10月16日讯,10月13日艾瑞发布了2017年2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报告,报告显示,2017Q2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总规模达到27.1万亿元。
今年以来,随着支付宝和财付通不断拓展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份额变化越来越小,双寡头局面稳固。一季度,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市场94%的份额,二季度这一数据升至94.3%。
从商超到外卖、从打车蔓延到共享单车,巨头们的移动支付战争已将大部分高频的交易场景瓜分殆尽,可供填补的空隙已经不多。在还未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场景中,公共交通支付算是极为稀缺的一个。上下班高峰期令你我恐慌的地铁公交大军,俨然已成为支付巨头新的财富来源。公共交通正在成为电子支付巨头你争我夺的新战场。
曾经的霸主银联发力
曾经的线下支付霸主银联这几年很尴尬。一方面是线下小额支付市场份额相对于后来者支付宝和微信而言已经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自家在去年底发布的主打安全性的二维码支付有些曲高和寡。在实际生活中,用户即便想使用,也很难找到使用银联二维码收款的商户。
一直苦于无机会证明自己的银联,现在终于迎来了机会,9月26日,中国银联联合广州地铁宣布,银联将与Apple Pay 一起前往广州地下系统,让广州人民体验一把银联手机闪付与ApplePay在广州地铁直接过闸的感觉。届时,乘客可通过银联各类手机Pay、银联芯片卡和银联二维码等方式“刷手机”乘车。
目前使用银联卡的通勤者现在可以在城市所有车站的6000多个地铁车站使用他们的iPhone和AppleWatch支付。银联称这一安排是推动建立全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过去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银联都在悄然布局城市交通为基础的支付场景。
今年5月份,银联就开始携手杭州公交集团在其下辖所有公交线路陆续开通“银联云闪付”。截止到上周,杭州地区的高铁、公交和地铁都已经实现了“银联云闪付”全覆盖。除此之外,福建龙岩以及广东肇庆等地的公交项目中也实现了此类功能。
支付宝概念超前
但瞄准这一领域的,绝不仅仅是银联一家,支付宝早已身处战局之中。早在2013年,支付宝就推出了“未来酒店”、“未来医院”和“未来公交”等概念,希望用支付宝的便捷支付改变整个支付流程。即便在微信的大本营广州,也是支付宝率先动作。2017年4月,广州羊城通就已和支付宝达成“互联网+”全面合作协议,广州人可以把“羊城通”装进支付宝,形成一张电子卡,无需再携带实体卡。8月24日至9月8日,支付宝亦联合天津公交集团启动“智慧公交护航全运”活动。公交集团将陆续安装刷码设备,年内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同时,还将继续拓展手机NFC支付功能,形成多元化的便捷支付模式。
在阿里去年曝光的智慧城市图景中,阿里宣称已与全国25个省(市、区)政府352个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已经为超过1.5亿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腾讯的野心
腾讯布局公交领域是最晚的,9月18日,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此前“羊城通乘车码”试运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交通支付、综合运输便民服务、政务管理服务、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等方向的合作。目前,广州BRT站台和南沙区公交已全部支持“羊城通乘车码”。
几天前的9月13日、14日,马化腾带队先后在合肥、深圳与当地相关公共交通部门签定协议,合作推广腾讯的二维码乘车应用(腾讯乘车码)。根据此前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其微信及Wechat用户数量达到9.63亿,要将更多的微信用户转化为支付用户,可能没有比公共交通覆盖面更广的场景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腾讯推出的乘车二维码是嵌入在微信小程序中的,一方面不需要单独下载一个APP,更轻更小也就意味着更容易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无形中也推动了微信小程序的普及。可谓是一箭双雕。
此外,使用腾讯乘车码无需用户充值,刷码乘车之后车费支持实时和异步扣款,也就是先乘车后付费。这与传统公交卡先充值后乘车,而且因为非实名制丢卡无法找回余额的用户体验有着很大差别。
从用户端来看,可能只是从公交卡到微信支付的小变化,但是在服务端可能就是一个很庞大的改造工程。不过这似乎也是腾讯的野心所在,他们在支付端的介入可能只是一个小的切口,但是通过数据的积累,和更多生态合作的接入,最后形成的是一整套互联网+交通的解决方案。
行业巨头频频发力移动支付,实际上是对未来市场的看好。而公共交通由于具备使用频率高和实际需求高的“双高”特点,势必会更吸引更多的乘客使用移动支付方式。
到时候,来自公交和地铁的移动支付厮杀会更加激烈。最终这个市场是否会像其他支付场景一样“双雄称霸”,还是会“百家争鸣”抑或“一家独大”,还要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