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奇瑞高管多为技术出身遭吐槽 贾亚权大幅动刀营销公司架构)
在贾亚权正式加盟奇瑞,执掌奇瑞国内的销售业务一个月后,《证券日报》记者近日从奇瑞内部了解到,贾亚权已经开始了营销公司内部的调整行动。
据了解,10月13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发了关于调整营销公司机构的通知文件,根据该文件,公司的机构设置将发生变动,同时,聘任25位营销公司领导干部职务。
对于奇瑞的营销水平,可以说一直饱受诟病。有奇瑞经销商私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奇瑞的高管团队几乎都是技术出身,对品牌传播缺乏一定经验,直言期待“懂销售”的管理层。
汽车分析师钟师也表示:“奇瑞历史上的多数销售总经理,都不是销售出身,奇瑞在销售层面一直缺乏金牌执掌人,专业化程度不够。”
据了解,自6月份以来,奇瑞就在进行大营销体系的建设,包括国际销售和国内销售。有接近奇瑞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调整是贾亚权到任后所做出的对营销公司层面上的调整,是基于销售市场做出的变动。在他看来,这次调整对于营销公司来说是“合适”且“科学”的。
调整营销体系
《证券日报》记者从奇瑞内部了解到,在10月13日下发的文件中,对营销公司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
具体来看,调整后的机构设置为市场与产品部、品牌传播部、销售部、大客户部、网络发展部、售后服务部、客户关系部、计划与运营部等。同时,聘任王琅、张贵兵、范星等25人出任营销公司领导干部职务。
对于这样的调整,奇瑞内部人士的评价是肯定的。《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调整与6月份奇瑞股份有限公司层面的人事调整不同,仅是在营销公司层面上做出的调整。
在上述人士看来,贾亚权到任后,针对营销方面做出调整也是“应当的”。同时,据他表述,此前奇瑞的高管团队多为技术出身,在设置上不科学,通过此次基于营销市场的调整,将变得更为合适。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奇瑞在自身产品、技术、平台等方面已经具备了明确的优势,但目前来看,健全营销体系与强化营销能力,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大难题。记者注意到,自6月份高新华回归产品开发岗位后,奇瑞营销公司总经理职位出现空缺。9月初,随着贾亚权的正式到任,全面接手奇瑞国内销售和营销事务的消息一出,便引发了业内极大的期待。
上述分析师表示,拥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贾亚权,将为奇瑞今后的销售和营销推广带来强有力的推动甚至变革。而从此次的调整来看,贾亚权已经开始行动,未来可以期待奇瑞在营销方面逐渐发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贾亚权于1996年加入长城汽车,历任长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内部总经理、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2012年,出任福田汽车国内销售总经理;2015年,担任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经理。
多轮人事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份陈安宁履新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后,奇瑞已经传出了多轮的人事变动消息。6月中旬以来,奇瑞对公司副总级以上领导职务和分工作出了新一轮的调整。彼时,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组织架构调整,释放出了模块化、专业化、年轻化的积极信号。
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即销售板块负责人的“轮换”。原分管国际销售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将分管国内销售;原分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高新华将分管产品开发;原分管产品开发的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
对此,陈安宁表示,“按照奇瑞‘V’字形正向体系,产品开发的核心来自市场,最后还要再回归市场。我们需要懂产品、懂市场、懂后台的跨领域高层团队,需要连接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关键人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爱玛科技董事长被留置,股价大跌市值缩水
- AMD股价下挫 发布新型AI芯片但未带来投资者盼望的信息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