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讯,这段时间,由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真格基金发起的“AI 双城记”在北京启程。本次以AI为主题的参访旅程包括北京和硅谷两个城市,在北京段,团员 探访了今日头条、科大讯飞、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前沿公司的 AI 实验室。
崛起中的今日头条:系统仿佛会自我发育
在位于中航广场的新办公大楼里,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和头条AI Lab负责人、今日头条副总裁马维英博士进行了分享。
今日头条创始人兼CEO张一鸣
张一鸣介绍,对于今日头条来说,AI在创作,互动和分发三大环节都发挥了作用。AI理解内容,做好推荐,还帮助内容的创作更高效,内容管理更方便。
他对AI的思考是:AI技术本身具有网络效应,越多人用越好用,用得越久越好用,信息越多,模式识别得足够多,就越是准确。
他认为,AI在商业变现方面也非常有吸引力。拿推荐系统和广告来说,只要更新一个模型,就可能会带来几个点的利润。
另外,我们也了解到,今日头条不仅是AI技术研发者和AI产品输出者, 公司内部的管理也使用了不少AI技术,比如招聘用AI 来筛选简历等等。
今日头条副总裁兼AI实验室主任马维英
作为今日头条AI实验室的负责人,马维英博士从AI实验室在今日头条中的角色和作用等角度进行了分享。谈到AI,他形象地称,头条在AI技术的使用上是“杀鸡就用牛刀”。很多人都认为简单的阅读推荐其实用不到太多AI技术,但是他们通过 的挖掘,在AI 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巨大价值。目前,今日头条也开始在视频内容上发力,每天有海量视频上传。所以,用AI技术来识别视频,理解视频内容或者做相关的推荐,也成了要解决的一个技术点。
今日头条现在已经在使用基于智能算法的写稿机器人,马维英博士介绍,人工智能现在已经可以在财经报道、体育赛事报道等领域自动创作,内容完全可以媲美人工编辑。
作为在微软有过多年搜索技术研究的老兵,他说,他很早就意识到,狭义搜索的战争早就结束了,谷歌和百度成为了胜利者。但是,现在和未来,一定会有新的搜索形式出现。
科大讯飞体验:可见可听可感受的AI
学习了一天的技术之后,团员们在14日晚走进了科大讯飞北京分部。在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研究院院长王士进分享之前,大家实地感受了科大讯飞的产品,“触摸”到了AI:讯飞的阅卷系统和智慧医疗系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团员们也从自身经验和公司业务出发,提出了结合自身实际的问题。
随后的技术报告部分,王士进院长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除了介绍人工智能的最新现状、科大讯飞语音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以外,还重点谈论人工智能 应用的一些建议。
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研究院院长王士进
他认为,人工智能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关键技术硬件化。体现在人工智能芯片定义了AI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基础计算架构,具有战略地位。包括谷歌、IBM、英特尔、英伟达、百度、华为、中科院都在布局人工智能芯片。
另一大趋势是技术方法集成化,这体现在单一AI计算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包打天下,将多个模型、方法与技术在不同层面上有机集成,在实战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有一大趋势就是开源。虽然各大公司都在花大力气做开源平台,但王士进副院长的观点是,对于一家AI 公司来说,如果公司业务做大,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平台自己构建的话更容易扩展,开源平台则更适合学术研究和交流。
针对科大讯飞在市场上的发展情况,“AI双城记”团员们提出,为什么科大讯飞在语音市场上起步那么早,并且技术也相当领先的情况下,当下还有很多以语音技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出现?王士进回答说,因为市场足够大,所以允许有许多同质的公司出现。并且,从技术本身来说,一家公司的技术别人做不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保持自身的商业价值,就只有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不断地优化,保持持续的领先优势。
具体到语音技术,王士进副院长提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他认为,自然语言处理的本质其实是形式与意义的多对多映射,核心困难在于知识不足。而知识不足的原因又在于语言本身是复杂的、有歧义的,而且语言是不断演变的。进而他认为,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利用知识来进行约束。
在现实中,人们所感受到的语音技术并不太好用。王士进认为,这有三个原因:1.每次的语音输入是有差别的;2. 影响语音识别效果的不少因素在实际应用时是不可控的,比如麦克风的型号、环境噪音、语音、语速等等;3. 语音识别技术内部本身就是属于概率体系的。
腾讯AI Lab:视野不局限于腾讯内部
当天下午腾讯AI Lab之行非常吸引人,团员们都十分期待能看到腾讯的人工智能力量。在腾讯北京办公室,团员们见到了腾讯AI Lab负责人张潼,他是一名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在分享课程上,张潼向大家讲解了AI技术爆发的产业背景,并介绍了腾讯主要的AI技术和业务。
腾讯AI Lab主任张潼
张潼认为,AI技术应当主要是四大领域,包括游戏AI、内容AI、社交AI和平台型AI,主要关注其在四个大方向上的发展:首先是基于AI技术交互的全新智能硬件,其中以Apple公司的一系列产品为代表;其次是与产业的结合,比如无人驾驶,智能医疗等;另外,则是连传统企业都开始重视的大数据;最后,也是腾讯很关心的,在云服务中,从硬件的底层往上,如何把AI技术嫁接上去?
张博士介绍说,目前他所带领的AI Lab团队是研究和应用的结合,70多位研究科学家会在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而300多位应用工程师则快速实现研发的产品转换。他补充道:科学家会更偏学术一些,发很多文章,比如顶级机器学习会议ICML和NIPS,我们今年共有13篇文章入选,在国内企业位居前列,而应用上,我们的技术已被腾讯上百个产品使用,包括QQ、微信、天天快报等。另外,他提到强化学习等技术是他们重点关注的方向。
腾讯目前给到实验室的是一个优越的工作环境,例如提到AI Lab的考核指标时,张潼说,其实还是相对比较宽松,主要会关注paper的发表和产品的应用。另外他自己对行业会有一定尝试,希望与产业能保持连接,让视野更为开放。
团员问及,腾讯内部的资源如何统筹。张潼说,腾讯内部也有其他AI的技术应用,会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在应用层面,目前AI Lab在内容AI产品的应用比较多,包括微信里的看一看功能和QQ浏览器的内容推荐、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两款App,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之后的推荐功能输出;也有QQapp中的图像滤镜和腾讯视频中视频滤镜等,是归属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应用。
阿里巴巴AI Labs:推出首款试点产品
“AI双城记”北京段第二天首场,阿里巴巴人工智能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团队——AI Labs、iDST和阿里云大数据的核心研究员分别向大家介绍了阿里巴巴的人工智能最新动态。
阿里巴巴近期较为有代表性的人工智能产品便是不久前推出的天猫精灵X1,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产品及运营总监释空(花名)对其进行了介绍。他说,天猫精灵是阿里巴巴AI Labs的第一个试点产品,体现了阿里的硬件整合能力。
阿里巴巴iDST的视觉技术团队资深专家启磐(花名)介绍了拍立淘产品及视觉技术在云端的应用。阿里云大数据团队的通贯(花名)在接下来的分享中特别提到了阿里与创业公司的位置, 他说,阿里与创业公司之间并非竞争关系,阿里要做的是赋能创业公司,一起把市场做大,让更多的合作伙伴都能参与进来。
阿里巴巴iDST资深算法专家&技术总监启磐/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产品总监 释空/ 阿里云大数据业务高级专家 通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