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影视版权费10年暴涨8000倍?独家版权恶性竞争路在何方?)
据媒体报道,2017年中国主板上市影视公司正陷入新一轮困境。上半年,爱奇艺烧掉了57亿,阿里影业亏损了5亿,近四成影视公司净利润下滑,多家公司营收严重依赖少数作品,5部作品最高占据整体营收80%以上,未来岌岌可危。有媒体感叹:“影视的钱没那么好赚了”。事实上,在中国影视的钱从来没有好赚过,而视频网站就是其中的最大受害者。从2004年起到2017年,为了争抢内容版权,视频网站入不敷出已是众人皆知。
BAT深陷版权坑:爱奇艺4年亏70亿阿里影业1年亏10亿
拼版权就是比烧钱能力。过去十余年,中国影视版权成本翻倍暴涨,大量独立视频网站不堪重负,最终只能卖身或倒闭,市场果实被BAT收割:优酷土豆委身阿里、腾讯视频依托腾讯、爱奇艺依靠百度,BAT形成事实上的寡头垄断,占据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乐视、搜狐、PPTV等在二线梯队艰难求生。有媒体将这一现象称为“BAT吃肉,其它平台只能喝汤”。但事实远未如此乐观,BAT旗下视频网站营收虽逐年增长,投资规模急剧扩大,但同时亏损也在持续扩大化。
2016年,阿里影业全年亏损额超过9.59亿。2017年上半年,阿里影业净亏损4.85亿,高于去年同期的4.6亿,未能扭转亏损局面。百度旗下爱奇艺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同样不停地烧钱。自2013年到2016年,4年内总亏损达到70亿,2016年亏损额达27.7亿元,运营利润率也在不断下滑。所谓“吃肉”仍遥不可期。
视频平台的强内容属性,使其极度依赖内容版权,合理的版权价格秩序变得尤为关键。热门电视剧集动辄百万千万,破坏了价格平衡,也导致行业竞争失序。另外,视频网站本身商业模式单一,实现盈利、回收成本的主流方式仅流量广告以及付费会员两种,这令高额版权费变得更加难以承受。2016年6月,爱奇艺的VIP会员数量突破了2000万,但也仅占日活用户总量的10%。相对于为维持上亿用户观看所付出的成本,会员收费难以支撑网站生存。
影视版权费10年暴涨8000倍单集费用过千万
在线视频版权大战中,“独播”是核心关键词。视频网站行业无论经过何种整合、竞争,内容版权始终是核心。为了压倒对手、争抢更多用户,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乐视等视频网站拼命烧钱抢独播剧,力求“人无我有”,版权价格也为此暴涨。
2006年前,热门口碑剧《武林外传》80集的网络版权仅售10万,单集仅售1250元,如今《芈月传》的单集版权费就超过1000万,10年飙升了8000倍。腾讯前高管刘春宁任职期间,腾讯视频也不断加快版权内容资源建设,高价购入《宫2》独家版权,独家包揽《宫锁珠帘》、《北京爱情故事》、《新西游记》等2012年热播大剧,导致影视剧单集版权从2009年的数万元上涨至上百万。如今一集数百万、近千万已不新鲜,突破二千万、三千万也是指日可待。对于视频行业,“天价”似乎永远生生不息,每一年行业都在感叹电视版权费创下的新纪录,但未等大家缓过神来,另一个更高的价码已将其甩在身后。
在视频的独家版权模式之下,电视剧版权成本的增长速度之快,让视频行业真正成了“无底洞”。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傻傻烧了几年钱,但最后谁也没有压倒谁,亏损反而越来越大。2013年到2016年四年间,爱奇艺分别亏损了7.43亿元、11.1亿元、23.83亿元、27.7亿元,直接拉低百度营收。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议中同样表示,“在线视频业务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在一轮又一轮的独家版权争抢过后,BAT亲手吃下了自己种下的苦果:在线视频盈利点被无限拖延,而愈演愈烈的版权大战却未有停手的迹象。在线视频真正成了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但没有出路。
在线视频独家模式验证失败在线音乐是否再入歧途?
在线视频行业发展数年,烧钱数年,但行业仍远不算成熟,这已是行业共识。腾讯副总裁孙忠怀表示,“整个视频产业链并没有共赢,全行业商业视听网站都还没有盈利”。过去几年,各大视频网站逐步意识到不能沉沦于独家版权,开始转而尝试其它可能。然而,在合并融资、拼抢版权、自制内容、付费会员等尝试之后,参战的各方仍未能盈利,其本质原因就在于,视频网站的内容属性及单一商业模式,决定了其对内容的过度依赖。在独家模式之下,远超出原有价值的巨额版权费,几乎不可能为在线视频平台带来足够收益,而这正是行业悲剧所在。
在线视频独家模式的惨痛现状,为更多内容产业带来了新的思考。如近来备受热议的在线音乐独家版权模式,就应该以在线视频的恶性竞争为教训,谨慎审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同为互联网内容产业的重要分支,但是在线视频与在线音乐有本质上的不同。视频作为低频使用且版权源高分散的数字内容,在独家版权模式下,尚且伤痕累累,那么作为高频使用,且核心版权高度集中的网络音乐产业,独家版权带来的伤害和挑战则会更加严峻。
为汲取在线视频的惨痛经验与教训,国家相关政府部门果断行动,给予了明确指导意见。9月12日、13日,国家版权局连续两天约见音乐平台主要负责人和唱片公司负责人,要求不得哄抬价格、恶性竞价,避免采购独家版权,获得了大量主流媒体和用户的积极肯定,同时也引发了外媒关注。
美国主流音乐媒体digitalmusicnews 9月18日报道,盈科律师事务所总裁马尔科?帕里认为,中国音乐服务商搞独家版权并非出于音乐人的利益,而非为了自身利润。唱片公司FakeMusicMedia的CEO菲利普?格里弗(Philip Grefer)也称,中国独家版权模式伤害了音乐创作者,导致音乐作品的传播大为受限。“在中国监管机构缺位的情况下,各大唱片公司因高额版权费获得了巨大发展,几乎没有动机去推动那些小众音乐人的作品传播”,已经伤害了音乐市场发展。
虽然国家版权局积极介入但独家采买仍在悄悄进行
不过虽然国家版权局的关于在线音乐的指导政策清晰明了,但在利益面前,海外唱片公司是否会按照相关指示,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成为了行业发展下一步方向的关键所在。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独家版权的采买被显得更为紧迫。据业内人士透露,独家版权背后的利益很难轻易被唱片公司割舍,又鉴于独家版权的签订周期性(一般三年),所以趁着法规、规范性文件出台的空窗期,生米煮成熟饭,顶风作案来获得利益最大化的独家版权签售行为,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 A股半导体并购热潮汹涌,36家企业引领产业整合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