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9月20日讯,昨日(9月19日),趣店已向SEC提交了IPO申请。如果不出意外,趣店,这家仅成立三年的公司,将成为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第三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根据招股书,趣店股票代码为“QD”,拟最高筹资额为7.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花旗、中金、瑞银为本次上市的承销商。
趣店此次拟最高筹资7.5亿美元。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趣店实现营收18.33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9.73亿元,增长695%。半年净利近十亿,甚至超过了网贷航母宜人贷。趣店在2016年实现营收14.42亿元,净利润5.76亿元。2015年营收为2.35亿元,亏损2.33亿元。
如此亮眼的数据,很难想象趣店仅成立三年,也很难想象其成立之初遭遇连续打击并且持续亏损,不过好在趣店及时转变了风向,并且借助阿里这个好帮手实现了超高盈利。
校园贷出身,一直是发展路上的桎梏
趣店(原名:趣分期)成立于2014年4月,最初瞄准的是大学生消费分期市场,也就是校园贷。早期,趣店主要靠地推,比如说进入各个大学校园去发展代理,甚至发传单。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生意。
但是,2016年,由于校园裸贷,跳楼自杀,团伙骗贷等等社会事件,校园贷被禁,趣店在存亡边缘经历了痛苦的转型,开始像面向蓝领的现金贷发展,在2016年7月更名为趣店,并且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投资。目前,趣店推出两款App,分别为趣店和来分期,其中,趣店提供商品分期、来分期提供现金贷业务。
虽说现在趣店已经宣布停止校园贷业务,但不时有消息称,趣店仍违规给学生放款。9月19日,据北京商报报道,大四学生张丽(化名)在趣店申请到了1500元的借款额度,趣店并未向她核实过学生身份,趣店的用户注册协议也确实未规避学生群体。用户注册协议中提到,“如果用户在18周岁以下,只能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参与下才能使用本站”。针对是否违规给学生贷款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趣店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时并未获得回复。
校园贷这条路走不通之后,趣店之所以更名,是因为当时趣店还有一个电商梦。但是在讲述了这么一个宏伟蓝图之后,却转身把精力放在了当时最赚钱的现金贷业务上。从此之后,电商可能只在名字上体现出来了,始终没有成为趣店的核心业务。趣店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来自于商品销售的相关佣金的收入为2.51亿,收入占比仅为13.7%。趣店快速的增长其实主要得益于其现金贷业务——“来分期”
不过,趣店快速发展,除了依靠校园贷和现金贷业务之外,它还有一个“靠山”,那就是阿里巴巴。
背靠阿里好乘凉
要说趣店背靠阿里好乘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导流,另一个是风控。
招股说明书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低,趣店累积注册用户4790万,获得授信的用户为1760万。今年2季度,趣店新增贷款人173.9万。
一般互金公司都是通过消费场景降低获客成本,但是趣店的商城体量并不大,获客效果不明显,他们真正的场景(获客渠道)其实是支付宝的界面,而且其效果远远好于传统的电商商城。
根据招股书的信息,可以得知趣店的获客成本:
可以看出,其获客成本从2015年的169.25元快速下滑到2016年的33.48元,但反过来,营销费用却是负增长,从2015年的1.92亿下降到2016年的1.82亿。
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就是蚂蚁金服的大力支持。蚂蚁金服在2015年8月领投了趣店的E轮融资,而早在6月的时候,趣店就接入了支付宝。支付宝所带来的用户数量远远超过趣店自己的APP,而且价格极其低廉。
再就是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为趣店提供强大的风控能力。芝麻信用为趣店提供了贷款申请人的信用分析,芝麻信用分是趣店信用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提高了公司的风控能力,减少了延期还款的情况,进一步放缓了罚金收入的增长。
一般来说,融资收入的增长来自于用户数量以及贷款金额的提升(升高利息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而如果风控能力没有任何变化的话,那么随着融资收入的增加,罚金收入的绝对值会跟着上升,同时其和融资收入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招股书中,趣店在2014年的融资收入为2109万,罚金收入11万,罚金/融资比例为0.54%。到了2015年,在校园贷最乱的时候,该比例突然爆冲到12.55%。但是2016年,该比例下滑至1.8%,最大的功臣可能极有可能就是蚂蚁金服。
最后,趣店虽然出身于校园贷业务,但借助及时转型现金贷以及投靠蚂蚁金服,如果IPO顺利的话,那么它将是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消费金融平台,对行业来说必将是一大激励。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特斯拉CEO马斯克身家暴涨,稳居全球首富宝座
- 阿里巴巴拟发行 26.5 亿美元和 170 亿人民币债券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