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9月7日讯,9月6日,教育部再次强调,根据规范校园贷管理文件,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至此,针对校园贷的禁令已经接连升级。同时,众多开展校园贷业务的网贷平台或离场或转型。至此,校园贷市场寒冬已至。
校园贷禁令接连升级
对于频频爆出的“带血”校园贷事件,监管政策自2016年起持续加码。
根据零壹财经统计,从去年4月开始,教育部、国务院、银监会、网信部就多次单独或联合发文治理校园贷问题,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管理规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规定已经从事校园贷的网贷机构一律停止增发新标的,并对存量业务制定整改退出计划。
关键词从“提醒”“引导”升级到“整顿”再到“清理”“禁止”,监管正在一步步升级。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校园贷?
不可否论,“校园贷”最开始对于部分大学生创业及救助方面确实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低门槛、高额度、无抵押……伴随着夸张甚至虚假的宣传,同时携带着强大功利性目的,抓住大学生刚刚成年且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以及对金融知识的缺乏等软肋,再就是校园兴起高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意识等不良风气,结果校园贷一步步走上歪路,同时也把大学生带进了一个死亡胡同。甚至就在教育部重申校园贷禁令当日,还发生了21岁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因校园贷自杀悲剧。
再就是校园贷的生存极其顽固,虽然监管一再禁止,但是某些高校的教学楼、宿舍里仍能看到网络校园贷的广告,上面赫然印着“无中介费、不求于人,20分钟本人银行卡提现”等诱人字眼。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当天也在会上指出,学生之所以借了钱之后陷入校园贷陷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网贷平台虚假宣传,引诱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最终利滚利,成了高利贷。如果无法偿还,导致悲剧发生。
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
规范校园贷文件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毕竟规范、不提倡、不鼓励依然难让学生抵住校园贷无赖式、土匪般的轰炸、诱惑,而针对屡现因校园贷而自杀的学子案件,又该由谁来执法,又该由谁来约束,谁来追责?这些问题的冒出,戳中社会的痛点,更戳中相关校园贷规范性文件的软肋。
银监部门表示,根据相关监管要求,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校园贷等业务监管整治力度“堵歪门”,同时,也在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正门”,加强校园贷服务和产品创新,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一些国有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已试点校园贷产品。据悉,目前包括建行、中行等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校园贷产品。比如,建设银行一款名为“金蜜蜂校园快贷”的产品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设计,年化利率仅为5.6%,具有纯信用、利率低、期限灵活、随借随还、使用方便等特点。
当然,除了国家以及银行方面提供支持之外,大学生自身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自身杜绝校园贷的侵蚀。
9月正值开学季,教育部在此时再次强调网贷机构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即是响应监管要求,又是敲打试图铤而走险的网贷平台,也同时警示大学生群体,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过度超前消费,透支自己的消费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