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人士: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监管人士: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9月1日讯,“庞氏骗局”往往披着“金融创新”的外衣。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26.16亿元,累计参加人次达10.5万。

由于参与ICO需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来支付,ICO的火爆直接推动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格的新一轮暴涨。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逐步走高,从一枚6000多元一路飙升至30000元人民币左右。

“靠谱,有个学校的教授投资XX币已经赚了几千万元了。”一位ICO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一位监管人士则告诉记者:“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态度的鲜明对立足以显示ICO狂潮引起的争议。多数专家认为,ICO涉及非法公开发行证券,涉嫌为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渠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建议强化ICO融资风险监管。

近期有媒体报导称,中国证监会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征询意见,主要针对那些打着虚拟货币名义进行传销诈骗的ICO项目。另有媒体报导称,人民银行等部门召开了联席会议,讨论对ICO实施监管。

上述监管人士称,ICO属于交叉金融行为,央行、证监会两家单位联合监管效果会比较好。

风险提示频频发布

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可译为“代币首次发行”,是企业或非企业组织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下发行代币,向投资人募集虚拟货币的融资活动,被称为“币圈IPO”。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近期发布了《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监测发现面向国内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有43家,其中,第三方专营和虚拟货币交易+ICO模式占绝大多数。从ICO支持的融资币种来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占比最高,二者合计占比达90%以上。

2017年以来,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比特币)、852753.36ETH(以太坊)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ICO融资规模和用户参与程度呈加速上升趋势。

8月30日晚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风险提示称,近期各类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国内外部分机构采用各类误导性宣传手段,以ICO名义从事融资活动,相关金融活动未取得任何许可,涉嫌诈骗、非法发行证券、非法集资等行为。广大投资者应保持清醒,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一旦发现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应立即报送公安机关。二是由于ICO项目资产不清晰,投资者适当性缺失,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投资活动面临较大风险。投资者应冷静判别,谨慎对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三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单位应主动加强自律,抵制违法违规的金融行为。

此前,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对外发布了一份《ICO风险提示函》称,投资者投资ICO项目时,除可能面临虚拟货币技术方面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外,还可能存在参与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对于信息不够透明的项目,还存在被诈骗风险。

ICO构成非法集资

根据发行主体不同,ICO可分为企业为发行主体的ICO以及非企业组织为发行主体的代币ICO。前者的发行者是企业。例如,瑞士某金融科技公司发行Lykke代币,每100枚Lykke代币可获得该公司股权的1个份额。后者的发行者不是企业,而是依据契约运作的非企业组织或团体,例如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根据标的不同,ICO可分为产品或服务为标的的ICO、收益权为标的的ICO、权益份额为标的的ICO、股权为标的的ICO。

其中,收益权为标的的ICO,投资者可凭其购买并持有的代币,获得区块链项目或基础资产的未来收益,即代币是投资者享有资产收益权的凭证。该收益可能是基于区块链项目本身运行产生的虚拟货币,也可能是基于某种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教授李爱君表示,基于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虚拟货币或其内嵌代币,不是真实货币。但若虚拟货币、内嵌代币可直接或间接自由转换为法定货币,根据经济活动的实质,这种ICO涉嫌非法集资。

另外,李爱君表示,获取基础资产的现金流收益的ICO,在我国法律框架下构成资产证券化。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准入、业务规则、风险管理等方面有明确规定,这种ICO涉嫌违法。

谈到股权为标的的ICO,李爱君称,某些ICO实质是股权,所发行的代币是企业的股份凭证。 《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规定,“平台及平台上融资者进行互联网股权融资,严禁从事以下活动:一是擅自公开发行股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属于非法发行股票”。因此,这种模式的ICO若构成公开发行,在我国违反了证券法等法律法规。

DAO则是典型的以收益权为标的的ICO。李爱君表示,DAO与契约型基金有相似性(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被用于投资其他项目,投资者不实际管理投资,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由合同约定),但其与后者也有一定区别。 DAO管理员对DAO的实际控制能力很强,代币持有者的决定权非常有限,可能存在诈骗和内幕交易风险。

ICO监管应尽快落地

“不论从发行主体、投资者还是市场的角度来看,ICO都存在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表示,首先,从发行主体来看,ICO涉及非法公开发行证券,涉嫌为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渠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等。其次,对于投资者而言,ICO存在诈骗、内幕交易等风险。再次,恶性短线交易泛滥、黑客攻击、数字货币价值波动大等成为ICO最主要的市场风险,都会对投资者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也容易滋生投机行为。

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ICO不是发行证券。而7月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调查报告,认为DAO的ICO项目代币构成证券,应符合联邦证券法律,进行注册或者取得豁免。

“金融发展史已经充分证明,公开融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完全避免其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问题及欺诈与集资风险。”李爱君建议对ICO实施行为监管、穿透监管和多层监管,微观上加强市场准入、产品价格、市场退出等方面的监管,中观、宏观层面加强对区域、全国金融运行的监管。不少专家建议,ICO监管应关注以下几点: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

对于目前监管层的态度,有区块链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监管机构在对待新事物的态度上一向是保持红线基础上的宽容。例如,从传统计程车司机的角度理解,网路专车就是『黑车』,但其确实部分解决了供需矛盾问题。”

而上述监管人士则强调:“时间耽搁不起,有关部门应该表明立场和态度,尽快取缔ICO。”

不过,各方达成共识的一点是,对于不理解ICO的“小白”用户,切莫盲目参与,对待区块链、虚拟货币和ICO,应耐心等待监管靴子落地。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9-01
监管人士: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央行主管媒体中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监管人士称,ICO基本上就是非法集资,建议尽快取缔。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