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讯,对ICO的监管已经到了山雨欲来的时候。
8月28日,来自国外、国内的监管层持续发声,直指ICO风险与乱象。
美国证监会在8月28日发布对投资ICO的风险预警,道出ICO发起者存在"拉高出货"和"市场操纵"两种欺诈可能。
同日,国内媒体财新引用央行监管人士的话称,ICO暴富引发非法集资风险,在监管、法规体系准备好将ICO纳入之前,甚至不排除直接取缔的可能。
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也在28日晚间发布风险提示,点名ICO五大风险:1)相关线上交易平台,存在非法经营和涉税等风险;2)相关项目发起人和机构,存在洗钱、非法集资和组织传销、涉税等风险;3)相关投资人,存在参与非法集资、传销等风险;4)相关技术、媒体服务/研究机构,存在参与、组织非法集资、传销、虚假宣传等风险;5)相关监管机构已经高度重视并提示ICO的风险。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近期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今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这一次,监管对于ICO风险的揭露,似乎已经走在了风险事件大爆发的前面。
乱象齐发
在币圈,ICO一直被当作"低配版的IPO",批评者直言不讳:不法人员以此为契机,划地圈钱,一个个没有技术,没有前景,全靠营销和拉人头的ICO就像一粒粒老鼠屎,坏了区块链金融发展的一大锅粥。
在业内人士看来,ICO90%是蓄意骗钱,剩下10%中又有90%是伪需求。
从形式来看,ICO可以分为纯粹骗局和真实融资需求两种。知名ICO项目小蚁币、量子链的投资人在经历了上百倍的收益狂欢后,更多投资人一拥而上。
蝗虫般的欺诈者在闻到这一机遇后也蜂拥而入。有的仅以一份PDF白皮书就募资上千万,甚至有些干脆不给白皮书,直接宣布ICO计划。
打着ICO名义进行诈骗的也不在少数。典型的"坐庄"骗局也正在潜入ICO领域,这种模式常见于邮币卡骗局中的行骗模式,表现为由作为庄家的发行人与发行平台联合行骗,庄家持有自持大量份额,以大量资金运作使得价格暴涨,待ICO完成、散户资金进来之后,庄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额赚取差价。
腾讯财经在28日的报道中即描述了一支国际炒币团队,其某个成员毫不避讳自己所在的团队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炒币做庄。并声称自己用坐庄赚来的钱买了一辆50多万的车,而这些钱,都来自于被收割的“韭菜们”。
据"Smith+Crown"研究报告指出,截至6月底,今年有65个项目做了ICO,融资高达5.6亿美元,远超过了通过VC融资筹集的2.95亿美元,其中包括国内的一些大型ICO项目。
全球金融科技服务公司Autonomous研报透露:"大部分募资公司只是想利用人们对数字货币生态的新鲜和兴奋感,借助社交媒体来进行推广宣传,并抓住目前市场缺乏可强制执行的监管的时机进行诈骗。一旦融到资金后,那些在白皮书中承诺的计划根本不会落地,尤其在中国公司的ICO项目中更为普遍。"
监管思路初现
从监管层近期种种发声来看,仍倾向于出台严监管措施,但不排除直接取缔的可能。
8月29日,某区块链技术企业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在向部分区块链企业就ICO(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售)征询意见,目前处于收集意见和讨论的阶段。
更早前的8月24日,银监会首次针对虚拟货币筹资做出规定。银监会起草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指出:未经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以虚拟货币等名义筹集资金的行为,应当进行非法集资行政调查。非法集资参与人应当自行承担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在金融法律师的解读中,ICO已被纳入这一范畴。
8月16日,在由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主办的区块链闭门恳谈会上,北京市金融局党组书记、局长霍学文直言ICO应该纳入监管。"凡是'管别人钱的活动'都应纳入监管,ICO也应该纳入监管。"
霍学文在会上指出,ICO在纳入有关部门监管前,应加强行业自律。应该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技术创新、本质还原、交易合规、益于社会。在ICO监管上,建议关注几点:产品登记、信息披露、资产托管、项目真实、合格投资。
当前来看,ICO还没迎来大规模风险事件爆发的周期,一旦这种苗头出现,监管或许将动用"直接取缔"的终极手段。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亿元,比特斯拉多出约40亿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0亿美元 净利润同比大增168%
- 知名特斯拉投资人“心灰意冷”:持仓已砍半,AI和机器人都救不了它!
- 腾讯音乐Q2持续高质量增长:总收入71.6亿元,付费用户数1.17亿
- 微软Q4营收647亿美元净利220亿 盘后一度大跌7%
- 英伟达市值接近苹果 高增长可以持续吗?
- 优信发布财报:零售量环比同比均增长 预计2025财年业务量增长超200%
- 36氪Q4季报图解:营收1亿同比增7% 净亏1766万
- 联想控股2023年净亏损38.74亿元同比转亏,营收下降10%
- 腾讯音乐Q4及年报:在线音乐强劲增长,持续促进产业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