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讯,科技驱动带来了人的行为与选择习惯的变化,传统银行网点重要性被削弱,银行渠道的变革势在必行。
此前已有工农中建等传统大银行密集牵手BATJ互联网巨头,在当前监管收紧、套利空间不再的大环境下,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小银行迎战互联网金融的思路是什么?
近日,在“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上,华夏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窦云红表示,展望互联网金融2.0,银行抢滩网络金融,要做到银行与网络金融有效融合。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吴军认为,搭平台、建生态是目标。
未来渠道是线下线上融合
顺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走,同时银行要找到自身的资源禀赋。江苏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蒋建明表示,银行要把线下需迁徙的“应迁尽迁”,使线下线上有效融合。
目前,仍有一些服务脱离不了网点,比如银行理财的风险评估、对公账户等。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运营总监尚阳表示,互联网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的标准化的服务,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替代不了监管要求的强制性规定,所以网点未来会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在服务模式、服务方式甚至在产品的交付方式上发生改变,但是网点不会消亡。
窦云红认为,未来网点会是场景化的存在。随着未来生物识别技术包括其他相关辅助技术的实现,在符合监管要求下,线上化的服务会进一步加强。网点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以及让客户满足亲临场景化的服务,两者会实现更好的线上线下融合。
除此之外,未来网点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融合度会越来越高。吴军表示,搭平台、建生态是目标。银行的金融服务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电子渠道未来的发展是要以非金融服务来带动金融服务,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电子渠道不仅仅是提供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连接能力,更需要把电子渠道做成一个平台,连接能力还应包括银行和它的同业、银行和一些外部的第三方合作伙伴,包括跟大家衣食住行等相关的各种非金融类服务。依托于电子银行、手机银行搭建更丰富的衣食住行服务,将金融服务嵌入日常生活。
线上与线下、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的融合被认为是银行渠道变革的必经之路,但在银行纷纷抢滩网络金融新阵地的背景下,未来商业银行的商业模式能否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蒋建明认为,“我没有想象移动互联网变化会这么大,往前看十年二十年网点还会不会存在,我不敢说。”
“不放弃风险底线来优化流程”
在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了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的金融工作方向。
窦云红表示:“我更期待这种监管怎样能够借鉴沙盒监管的模式,鼓励创新,然后使创新在合理的轨道上运行,从监管的角度加大容错机制,这样使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正常的、合理的轨道上运行。”
近几年,线上渠道在银行获客环节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型APP平台以及垂直互联网渠道的综合利用正成为银行业的趋势,银行在提供新型网络金融服务时,由于模式、渠道、场景的改变,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风险点,风险防范至关重要。
如何防范新的风险点?窦云红表示,要为客户提供便利,但不会以放弃风险底线来优化流程。
她认为,互联网风险一是传播速度快,二是不可预知性强,但银行相应的风险防范技术也在加强。比如以前的风险大部分以事后处理为主,现在则是事前和事中为主。
生物识别技术作为事前防范的一种主要手段,目前多方校对已经让人脸识别技术达到99%以上的准确率,包括声纹识别加上瞳孔、指纹多方面的复合性生物识别技术,前端的风控手段已经能够将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断。
而事中的拦截也让很多风险被阻断。以华夏银行的反欺诈系统为例,2017年1~6月共拦截钓鱼网站、假冒APP72个、欺诈的电信诈骗类1.33万笔,这些拦截掉的风险可能发生的资金在4000万元左右。
吴军表示,在推出一个新的金融服务时,需要考虑哪些是通过技术手段防控的,哪些通过业务流程防控的,有时为了客户体验,也许会从事后留存上进行防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腾讯音乐Q3持续稳健增长:总收入70.2亿元,付费用户数1.19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