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享单车离收官之战,还远得很)
一个行业到什么时候才能被判定为到了收官阶段呢?1、行业新增用户规模缩小,用户红利消失;2、竞争者数量减少,行业进入壁垒大幅度提高;3、行业格局明朗,并购活跃。
下午看到阑夕的一篇文章叫《共享单车进入最后的收官期》,这篇文章被很多业内人士分享到了朋友圈,想来应该也是有不少人认同。
仔细看这篇文章,其实有点拉偏架的意思,间接的帮OFO说了很多好话。抛开这些细节不去讨论,现在就断言共享单车进入收官阶段,恐怕有点草率。
一个行业到什么时候才能被判定为到了收官阶段呢?至少应该有这么几个特征:
1、行业新增用户规模缩小,用户红利消失;
2、竞争者数量减少,行业进入壁垒大幅度提高;
3、行业格局明朗,并购活跃。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共享单车市场完全没有出现上述情况。
首先,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远远没有触及天花板,行业新增用户规模仍然很大。从易观公布的5月份数据来看,ofo和摩拜的月度活跃用户均在2500万左右,行业top10的企业加起来,月活跃用户也才5000万左右。
共享单车作为出行工具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这个需求到底有多少人需要,很难精确的计算,但是我们可以将共享单车与地图导航类产品的用户规模作对比,大概就能感知这个市场的增量空间还有多少。
同样作为出行工具,目前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的月度活跃用户规模都在亿级。从易观公布的5月份数据来看,ofo和摩拜的月度活跃用户均在2500万左右,行业top10的企业加起来,月活跃用户也才5000万左右,整个行业的潜在用户仍然多的可怕。
从运营的城市来看,ofo和摩拜全球运营的城市分别是120和100个,整个行业top10加起来进行去重之后,而仅仅中国国内,常住人口规模50万的中等城市就有接近300个,还有很多城市都没有享受到共享单车的服务,这些也都是尚未开发的增量。所以,共享单车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市场容量,用户红利仍然存在。
从竞争者数量看,目前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正常运营的企业超过30家,并且不断有新来者加入。从企业进入壁垒来看,当下并没有相关政策进行限定,所以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甚至有人开玩笑说,拿个几万块买些自行车来,就可以开始共享单车创业了。
事实上,虽然有少数几家公司经营不善而被迫关闭,但整个市场仍然十分活跃,行业进入门槛极低,尤其是对于巨头尚未进入的部分中小城市,几乎不存在进入壁垒。
从行业格局上看,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市场集中度在迅速提高,ofo和摩拜双寡头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是,双寡头之间的竞争,仍然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从易观发布的5月份APP排行榜数据看,ofo5月活跃用户规模2537万,摩拜5月活跃用户规模2244万,OFO略高于摩拜。
但是易观的数据只估算了独立APP的使用情况,并没有把APP之外的调用行为纳入进来。摩拜在微信的入口被调用的数据,易观这份榜单的数据里是没有体现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苹果Q4营收949亿美元同比增6%,在华营收微降
- 三星电子Q3营收79万亿韩元,营业利润受一次性成本影响下滑
- 赛力斯已向华为支付23亿,购买引望10%股权
- 格力电器三季度营收同比降超15%,净利润逆势增长
- 合合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营收增长超21%,净利润增长超11%
- 台积电四季度营收有望再攀高峰,预计超260亿美元刷新纪录
- 韩国三星电子决定退出LED业务,市值蒸发超4600亿元
- 鸿蒙概念龙头大涨超9倍,北交所与新能源板块引领A股强势行情
- 京东金融回应“挤兑”传闻:称相关言论完全失实,资金安全受监管保护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业绩爆雷,股价遭重创拖累全球股市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