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北京) 7月30日,苏宁云商发布了2014上半年业绩快报。数据显示,2014年1-6月份,苏宁实现营业总收入511.60亿元,去年同期555.32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49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7.34亿元,同比扩大。线上收入82.8亿元,同比下降22%,去年同期是106.1亿元。
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来自线上的收入,苏宁相比去年同期都出现负增长。最致命的是,苏宁十分看重的线上收入同比遭遇大幅下滑,这给该公司的电商转型之路来了一记闷棍,使得前景朦胧。为了扭转局势,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此前的内部邮件中宣称将启动一波延绵百日的促销战。
8月5日,苏宁正式宣布将开启这波名为“百日会战”的促销计划,时间从8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双十一”之前,囊括818、中秋、国庆等一系列节庆日,掀起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战”.然而在笔者看来,苏宁此举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苏宁电商--乃至整个苏宁面临的问题。
跟随而不是开创,不懂互联网玩法
在向互联网的转型方面,苏宁在传统企业中算是走得比较早的,但正因为走得早,问题也较多,很多都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即跟着阿里和京东的步伐在走,没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说白了,这也是一种不懂互联网玩法的表现。这种表现也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业务所累。
首先在名称上,苏宁自己也没整明白,一会苏宁易购,一会苏宁云商,品牌上首先就让消费者犯困。其次在发展线上业务时,苏宁始终脱不开线下的羁绊,并固执地认为雄厚的线下资源一定能给线上增光添彩,为此甚至推出线上线下一个价这样蹩脚的、损己利人的玩法。再次,在与阿里京东的较量中,一开始就针锋相对大打价格战,殊不知对方在线上已经有深厚的积累,拥有较高度用户忠诚度,而因此错失了修炼内功的大好时机。
传统企业进军互联网电商,很多时候传统的品牌是一个劣势而非优势,这方面正确的做法我们不妨看看沃尔玛在中国的操作,其旗下1号店在无声无息中便跻身一流生活用品类电商平台,其中并无太多沃尔玛的痕迹,但不妨碍它修炼内功,真正俘获用户芳心。
炒概念而不深耕,做不到战略聚焦
在具体玩法方面,苏宁不可谓不用心,热门概念一个不落。近半年来,苏宁转型的动作频频,简单举例如下:
年初,苏宁张近东对外称,2014年是战略执行年,全渠道O2O布局加快推进。1月,苏宁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3月17日将其虚拟运营商品牌命名“苏宁互联”,进军移动转售业务。5月16日,苏宁云商副总裁李斌在微博上宣布苏宁大陆区门店将推免费手机贴膜服务。6月11日下午,苏宁在南京召开运动户外频道上线暨巴萨战略合作媒体通报会,上线试运营苏宁运动户外频道。7月8日,苏宁正式进入众包领域,并且喊出2015年众包业务销售收入250亿元,2017年收入450亿元的响亮口号。最近的消息是苏宁将和腾讯微信进行“深入合作”,首期将在微信平台发放818大促红包,结果遭腾讯官方微博否认。
O2O、虚拟运营商、免费手机贴膜、众包……有战略有战术,是不是有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这些口号喊出来,看似热闹非凡,却总是效果平平,与其跟风玩概念,脱力主营业务,做不到战略聚焦息息相关。以至于到了现在这个时刻,在大家都以为“价格战”时代已经过去的时候,苏宁还要重启新一波让利促销。
抓不住用户痛点,服务体验不能耳目一新
电商时代,用户最关注的无外乎三点,一是价格,二是服务体验。这里的服务体验又包括线上购物体验和线下快递速度体验。当价格趋同时,后两者是左右用户决定的主要因素。
价格上可以通过让利促销达到一致,但苏宁不是互联网出身,在线上购物体验本身就落后于阿里京东,这是不争的事实,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追赶和积累。在物流方面,尽管苏宁号称“中国没第二家企业有苏宁这么大的物流建设”,但最大和最好是两个概念,跟京东相比,至少在物流体验上还有距离,这一点有过在这两家平台购物经验的人应该都比较清楚。
过去一段时间来,我们总能够看到苏宁动作频频,但这些更多是从该公司本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鲜见在用户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上下功夫。而且更重要的是,没有良好的线上及线下体验形成口碑,导致苏宁难以吸引忠实的线上用户,线上流量一直做不上去,重复购买率偏低。
做零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本质就是流量问题。苏宁上半年做得最靠谱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手机免费贴膜来吸引用户,但这种做法引流成本很高,需要设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并且主要受益还是在线下实体店。
总的来说,苏宁可算是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走得早但未走好”的一个典型,想要真正有所建树,还是要摒弃浮华,专心修炼内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