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重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难”的问题。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存在供给不足现象,只有少数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农民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亟待解决。
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户一般小而分散,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条件,农户零散经营,规模比较小,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比较高。农户从正规融资渠道较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由于农业特有的行业特征,农户生产经营很容易受到异常天气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这些风险极易转换成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威胁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营,从而影响金融机构对农服务的积极性。这些因素导致了金融机构很难高效地对农户、中小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融资服务。
当前农村地区贷款利率水平高于城市地区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从机构端来看,一些服务农村的小微贷款公司利率相对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其综合成本较高:小贷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机构本身融资渠道有限,融资成本较高,约为 7-8%,高于服务城市的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一些上门服务的业务模式,业务流程中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导致整体的运营成本较高。公司往往没有特别高的利差,处于微利或小利的状态。传统金融机构的下沉渗透农村服务仍有改善空间,但下沉可能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会造成实际贷款利率的上升。
要解决这些问题,则要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去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是融合,通过融合来破解信息不对称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这里的融合既包括产品融合,如保险+期货、保险+担保+信贷、政银担等模式,也包括与产业的融合。其中尤以与产业融合效果最突出。
要不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完善农村信用信息汇集共享长效机制,对信用较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融资贷款优惠优先政策。同时,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额度,降低农业信贷融资风险,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广度和 。实施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完善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风险转移渠道。探索研发满足农民需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新险种,进一步增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支撑保障作用。
要加快农村数字金融推广应用。多种形式开展数字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技术,优化业务流程,突出精细化管理,推动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