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美丽中国》敦,大也;煌,盛也

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全面加强着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文物保护向世界展现出中华优秀文明成果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莫高窟为代表,涵盖了建筑、雕塑、壁画等多种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艺术和宗教意义。在拜访类人文微访谈《我和我的美丽中国》第十期节目中,“美”的发现者张蕾对话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带领观众一同走进莫高窟的神秘世界,见证莫高窟人如何通过历史文物保护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微1.png

数字化科技赋能敦煌艺术,赓续中华文脉

敦煌莫高窟作为中国的国宝级文化遗产,其中的壁画因为人为和自然因素等影响出现了一些病害。为了解决这些病害,以苏伯民院长为代表的莫高窟人每年都会开展非常精细的工作,对逐个洞窟进行调查和监测,并且进行修复及研究。经过大家几十年的持续保护,莫高窟中大多数壁画,目前状态已经相对稳定,但是工作人员们仍然需要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准确地掌握洞窟内的环境变化,提前预警各种自然威胁,防止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对壁画造成伤害,正如苏伯民院长所说,“文物保护永远在路上。”

文物保护工作只能尽可能的延缓文物衰老,而不能彻底阻止。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樊锦诗首次提出“数字敦煌”的构想,希望可以将敦煌石窟中珍贵的壁画图像“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流传给世人。敦煌研究院磨砺30余年,将石窟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播,使得人们如今足不出户就看到了绝美壁画的内容细节,了解到莫高窟的历史,感受到敦煌文化的魅力。数字化采集方式给莫高窟文物建立了可以永久保存的数字档案,便于人们永续利用,让下一代依旧可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石窟之美。

微2.png

莫高精神生生不息,走向世界

莫高窟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艺术最精美的石窟,离不开一代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的敦煌文化工作者们。自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来,莫高窟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是生命在茫茫戈壁上写下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与此同时,莫高窟也成为了全体莫高窟人的精神家园。面对张蕾的提问,你自豪吗?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回答,“自豪,特别自豪,我在从事着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工作。”延续文物的寿命,是所有莫高窟人的初心。每一次的壁画临摹、文物修复、数字化采集都是跨越千年的交流与传承,莫高窟人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

几十年间,莫高窟人在监测、分析文物出现病态的原因、修复等方面,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采用最好的技术守护着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文物,并且还组建了像“综合文物医院”一样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多学科的专家通过不断升级完善保护方法、技术、手段、体系,使得敦煌石窟得到了有效保护。团队在立足敦煌的同时,面向全国、着眼丝绸之路沿线、放眼世界,延伸保护范围和领域。向世界提供莫高窟的艺术文化价值,这无疑是莫高精神的另一种担当。

敦煌文化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是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那些曾在同一片星空下奋斗的敦煌儿女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屏障。如今在守护者的队伍中出现了许多青春的面庞,他们用创新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千年,使其在新时代舞台上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一代代莫高窟人聆听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声音,让文物所讲述的故事得以永恒,以敦煌石窟的莫高精神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微3.png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