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演绎虚构内容必须打标”“公益类账号需认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需标识”……近期,抖音发布了《治理不实信息年度总结》(以下简称《总结》),其中显示,2023年,针对不当摆拍、伪公益、仿冒假冒等形式的不实信息现象,抖音持续加强治理,重点推出“打标”功能和账号“新规”,共对1.9万多个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进行全面封禁等处置,清理视频240多万条。
新上线“识别摆拍模型”准确率达85%
2023年,互联网平台出现了一批以不当摆拍为噱头的不实信息案例,如“前夫殴打前妻”“外卖员被偷后当街痛哭”“女子餐厅遭陌生人搭讪”等。
对此,2023年,抖音重点上线了“打标”功能,从源头治理。首先,创作者发布演绎类作品前,可主动使用平台工具,对作品打标,如注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取材网络,谨慎辨别”等。其次,当平台发现某个作品真实性存疑时,会向创作者发送站内信,提示其作品疑似存在“演绎摆拍”,后者同样可以使用平台工具,对作品补充打标,相关标识会在视频下方自动展现。最后,如创作者未打标,但作品真实性存在争议时,平台在核查的同时,也会主动对作品打标“真实性存疑”。
《总结》表示,为了更精准识别摆拍内容,抖音还在2023年12月上线了识别摆拍模型,目前,该模型识别准确率达85%,每天提醒创作者为近3万条视频补充打标。
北京师范大学近期发布的《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表示,“针对虚假摆拍为代表的网络不实信息,短视频平台联合创作者对演绎虚构内容进行标识,有助于区分虚假摆拍,七成网民表示支持。”
6项新规系统治理不实信息
上线新功能的同时,2023年,抖音还更新并公布了《剧情演绎类作品创作规范》《公益内容治理规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内容标识使用规范》等6项平台新规,系统治理不实信息。
依据《新规》,创作者除发布演绎类作品需打标外,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内容,需主动添加标摄时间、地点,如系引用,还需添加引用来源;同样,在平台使用人工智能新技术(AIGC)生成内容时也需要添加“创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等标识。
另外,针对发布特定内容的账号,多个《新规》明确要求其必须进行专业资质认证。如公益类账号必须认证且不得进行直播打赏、电商销售等营利性行为,同时严禁其以公益为由,博取关注、骗粉骗赞、非法获利;应用资讯类账号如“某某发布”“某某新闻”等,同样需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认证,避免仿冒假冒账号发布不实信息。
树立规范的同时还有精准治理,抖音《违规涨粉治理规范》明确表示,对发布不实信息获取粉丝的账号,将进行“粉丝精准抹除”“限制账号被关注”等处罚,同时,取消其营利权限。
“一方面是对单个案例的严格治理,另一方面是不断更新与公开平台标准,系统治理不实信息”,抖音平台治理相关负责人表示。
《总结》披露,2023年,抖音累计对1.9万多个发布不实信息的账号进行全面封禁等处置,清理视频240多万条,对102.3万条不实信息视频标记辟谣标签。5月份上线用户自主声明能力后,用户主动打标190万多条视频。
媒体辟谣团发布视频播放量超5.5亿次
2023年,除了推出“打标”和树立“新规”治理不实信息,抖音继续用各种方式传播辟谣类信息。1至12月,平台辟谣官号发布“高考虚假卖惨营销”“外卖小哥爬山送外卖系摆拍””等172条辟谣视频。抖音媒体辟谣团发布视频416条,累计播放量5.53亿。
另外,抖音还上线了一键跳转功能,针对一些真实性存疑的内容,用户可点击视频下方链接,获取更权威的官方辟谣信息。
北京师范大学的《网络不实信息治理研究》认为,网络不实信息治理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面临辟谣难等多个问题。对此,《报告》建议,政府、媒体、平台、创作者、网民等社会各方发力,应共同治理网络不实信息,“一个都不能少。”
“抖音长期关注、研究平台真实内容的传播,致力于建设更好的内容生态,希望更多优质、真实的内容被记录和传递”,抖音安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虚假内容影响恶劣,平台会持续不断进行打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