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2023年7月25日,607位复旦大学EMBA商界精英步入校园,在此开启他们追求卓越、实现梦想的新征程,这也是复旦EMBA创办21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新生。三年疫情结束,他们选择重返校园,探索科创大时代下企业的商业本质和历史使命。
在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传统产业保持竞争力?
放眼全球,政治错综复杂、经济格局持续变化、科技突破层出不穷,这些都带来了飞速变化的商业和技术环境。同时,伴随着人口红利的消退,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高速成长难以持续,取而代之的是行业“内卷”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要如何做才能保持竞争力?
逆势成长的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制造商之一——深圳市兆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胜斌,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创新”。集团每年的销售额按一定比例固定研发投入,储备了多项核心技术,并持续锤炼产品设计和整合能力。在消费市场低迷、相关产品“内卷”严重的情况下,何胜斌负责的两个业务板块成为集团最大的营收部门,规模分别跻身国内国际前三的位置。
“当企业进入业内第一梯队后,需要比拼的是研发创新能力和产品的快速量产能力以及市场推广能力。”何胜斌说,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阶段,管理者更需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才能找准对的方向。
来自台湾的“企二代”陈喨浠,执掌的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比她还大两岁。陈喨浠成为总经理后,跨领域开拓转型高阶智能镜片,与美国指标性公司合作,同时导入新的电子业质量及制程标准化管理体系,逐步改善公司过去专注开发但缺乏数据标准化的问题,为日后可能引进的大数据智能制造建立基础。在此过程中,她发现传统制造与数字工厂的管理思维及策略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这触发了她吸收管理知识的渴望。
作为探索中国未来制造之路的探索者,阿里巴巴犀牛智造立志于打造“让时尚应需而生”的平台,让商家能够像使用云计算一样使用云制造服务“按需生产”,解决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市场变化快、成本高利润低的问题。联合创始人、总经理高翔带领团队在摸索中发现,作为一家兼具实业制造和数字科技的公司,要把体系、理念截然不同的两大板块调至同频,这对企业管理者是提出了非常高的挑战。
系统化地学习管理知识,让企业经营成本下降、质量上更有竞争力,在这个时代变成了企业的基本任务。把握技术革命的底层逻辑,善于打破常规并建立新的常规,看清大势,做对决策,将是企业转型升级成败的关键。
“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如果还是固守原来的思维,就会认为这个时代充满了危机,但如果你更新认知,就会发现很多机会。”复旦EMBA授课教授凌鸿如是说。
寻找技术与商业鸿沟之间的桥梁
似乎今天的人们正在经历一个“科创的大航海时代”,能源、技术、文化等人类文明的要素,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2023级复旦EMBA新生中,来自集成电路产业链、生物医药、新能源、 、先进轨道交通等硬科技前沿领域的学生比例比去年有大幅度提高。
在上一个大航海时代,经历了300余年的物质、制度、思想积累,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接连爆发,为人类开启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获得了全球经济的高速增长,人类生活的巨大变革;今天,科技引领人类生活的变化速度更是以指数级增长。驰骋新赛道的科创企业,往往打破了传统企业固有的商业假设,除了会遭遇和传统企业相似的问题,也会因为不尽相同的成长模式和规律而遇到许多新的挑战。
今年3月,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刚刚入选全国首批200家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即将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总经理王勇是从一线工程师转型而来的管理者,曾参与起草10余项标准、18项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奖9项,担任制造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物流技术分中心主任、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如今摆在王勇面前最迫切的课题,就是如何预判及处理企业上市后发展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战略和技术明明已经领先,企业为什么还会经历波折?”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汪德鹏,创立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有11年,公司在行业里既有口碑,也有技术的“护城河”。但是,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经历了不少困难。汪德鹏的强项是战略、营销与技术转化,他曾以为管理知识短板对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说并不会构成很大的影响,但现实却狠狠给了他教训。“我觉得自己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管理知识的学习,将自己和企业的短板做有效的弥补。”
与汪德鹏所见略同的,是“教授创业者”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研究院院长徐丹。最近5年,带领团队研发硕果累累,共收获近30项新产品批文,发明专利突破200件,新产品仅在2021、2022年就给公司带来了20亿元的销售额。随着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从一线研发成长起来的团队管理者,身兼中国药科大学产业教授的徐丹越发感到,产业研发团队管理,与研发、与教学,都是截然不同的逻辑,伴随着接触到的业务半径越来越大,关联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也让他体会到了系统性管理思维的重要性。
科学家与企业家在思维模式上有本质的差别,科学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想化,但企业家必须要落地。而落地的最大前提是找准方向、洞悉本质,并对大势进行研判。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于2020年率先启动科创战略,最早开始关注科创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独特问题如战略定位、治理构架、股权变革等。
在复旦EMBA授课教授凌鸿看来,对于科创企业来说,如何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模式,是这个商业时代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企业家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创新导向、高科技含量、高风险、高回报、人才和知识产权怎么管?资金怎么管?这些都需要突破现有的认知。“你永远无法赚到你认知以外的钱。”
重返校园,一个“刷新”自己的机会
对于已经在各自的行业里有所成就的企业家来说,重返校园,来自于内在刷新自我的需求,这是自我驱动和外部驱动的双重结果。他们深知,自己的成长,也是企业的成长,唯有不断解构、重塑、建立新的自己,才能迭代、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身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更敏锐的眼光、更豁达的心境得以从中掌握市场脉络、开发成长新动能。” 陈喨浠觉得长期深耕家族企业,独断的决策不利于个人眼界的开拓和成长,她期望藉由攻读复旦EMBA,与专业师资和各界菁英同侪交流,可以更系统地整理自己过去的经验,突破局限,提升领导力以及公司治理的层次与视野。
正处于上市关键时期,王勇决定重返校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社会责任》《中国资本市场和股票投资分析》《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等都是他求知若渴的课程,“复旦EMBA首创的双体系培养模式,从人、文、商、道四个方向来组织课程、如影响力、团队协同、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风险、战略管理、智能制造等全方位多维度的知识体系,这些都是我目前非常需要的。”
“期待着复旦EMBA‘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教学和启发,能让我换一种更高的战略思维看待和处理工作。”徐丹也期待借助复旦EMBA平台拓展国际化视野,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各个领域的商业精英相互交流和分享,拓展人脉。
复旦大学EMBA的授课教授们,也准备好与企业家一起,洞悉这个科创大时代的商业本质和历史使命。
“任凭世事变幻,唯创新者永生。现在是一个秋收冬藏,储蓄自己内部能量,积累丰富自己的时点。”在复旦大学EMBA授课教授孙金云看来,“顺势谋发展,逆势保安全”。而管理者唯有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才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平衡好企业的稳健与创新。
黑塞说:我们来自同一个深渊,然而人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去发现、去创造、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红日初升之路。在复旦大学EMBA,与志同道合者一起,拨开迷雾,砥砺前行,与各行业领军人物切磋创新变革之道,回应时代之需,收获个人和企业的高质量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