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浪潮蓬勃兴起,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2022年,银行业、证券业、资管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度评估得分都有新的提升。其中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走在最前面,证券业和资管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单强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平行论坛上表示。
“金融科技发展决定金融业未来竞争力。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可观的客群需求,使得我国在数字化银行、平台融资、投资理财、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迅速发展,平台引流也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科技的发展让金融业更有效率。百融云创CEO张韶峰表示,人工智能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和赋能程度加速深化,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反欺诈、贷后管理等领域,为金融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并有助于挖掘和防范金融风险。“2021年,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条线中引入百融云创智能语音机器人,以替代人工客服,实现降本增效。相比纯人工工况,纯智能客服作业可节省成本达90%。”张韶峰说。
“在数字化转型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不能忽视金融安全这一金融行业的生命线和底线。金融业仍然面临着业务、网络、数据、技术等多方面的安全挑战,需要从维护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解决。”单强说。
金融机构处于经济金融运行的第一线,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单强表示,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践行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金融安全责任。金融机构要切实以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有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产业数字金融、数字金融市场交易等相关业务,并从产品定价、合规销售、消费者适当性等重要维度,探索开展数字金融业务创新的合规性审查,进一步提高对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李扬表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治理十分必要。健全科学的监管框架,要建立健全平台经济特别是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政策框架和长效机制,尽快建立平台经济、数字经济、金融科技机构的垄断判定标准,特别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专家表示,金融机构要认真学习和落实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和规定,以及相关的金融标准规则,建立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用户授权、安全合规、分类实施、最小够用、可用不可见等原则,规范自身采数、用数、存数行为。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审计和外部评估,同时要注重运用区块链、隐形计算等技术,推动数据安全共享和融合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