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女士就公共艺术展开圆桌对谈,打造强体验感华熙LIVE模式

艺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支撑,伴随我们的一生,引领我们去发现生命中美的闪光点。艺术对公众不仅有治愈作用还有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有人说艺术摆在博物馆里供人瞻仰的展品是艺术,这句话没有错,但并不能概括全部的艺术。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凡是能从中体验到美感的事物都可以上升为艺术。艺术不应该仅仅被瞻仰,在美术馆里束之高阁,更应该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现在人们口中的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街区里的艺术作品静默伫立于此,伴随每一个清晨和黄昏,出现在公众日常生活的视野中,与城市中的人一同呼吸,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城市中人的感觉和体验。

4月30日下午,华熙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时代美术馆馆长赵燕受邀参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重聚”论坛,论坛上,赵燕女士围绕“从众望到共域——公共艺术为谁而做”主题展开圆桌对谈,探讨公共艺术中的“公共性”是什么、核心价值如何呈现以及公共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在讨论何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时,论坛嘉宾尽管从不同侧面给出了解读,但不约而同地都将公共艺术指向公共、开放和联接。

其中,“公共”意味着大家都能够进入的场域,不是私密空间,是艺术与自然与人的互动方式。公共艺术取决于观众和它的关系——一个公共艺术作品放在家里没人看到,就不能称其为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为了公众而做的。华熙集团赵燕女士则认为能否引起公众的注意力和讨论,能否与公众产生情感上的联接,是决定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价值的核心因素。艺术作品不应该仅存放于美术馆中,一定也要走入公共视野,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当中。所以华熙LIVE打造的是一个城市年轻人的活力聚集地,5个小时的生活方式圈,把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娱乐、文化生活、文化教育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艺术中找到共鸣,治愈心灵。

这也是赵燕女士带领时代美术馆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携手打造“感官共域”城市公共艺术季的出发点。“感官共域”公共艺术项目是当下艺术结合商业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华熙集团将从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众望”单元中精选出最具标志性、传播性、参与性的当代艺术作品,落地北京、成都、重庆的华熙LIVE空间中,充分发挥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价值,目前7件作品已落地成都华熙LIVE·528。这种因地制宜的创作为城市增添了艺术调性,将艺术融入城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未来,赵燕女士还将继续与更多艺术家、协会携手,为公众塑造出一个有内容、有灵魂、有体验、有温度、有科技的艺术生活场域,使城市生活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