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华社与应急管理部联合推出的《中国守夜人》是一部系列的新闻纪录片,影片7集在国内全网一经发布便引发强烈反响,仅新华社客户端单集播放已近千万,全网播放量已突破2亿次。任杰作为《中国守夜人》总导演接受媒体采访,讲述了他眼中的“中国守夜人”。
我们看到很多此类题材的灾难片,但是《中国守夜人》似乎与同类题材区别很大,您和创作团队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考量设计的?
首先我们不是类型化故事片,不是为了娱乐大众的,新闻纪录片对我们团队每一个人而言,都是有使命感的。我们创作的第一原则就是“真实”原则,这里包括:事件真实、人物真实、情感真实。可以说,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在这个出发点上进行创作思考的。同时我们对整个作品始终有一个观念:在平凡中看见细节,细节里找到震撼与感动。因此,我们希望将作品重心放在平凡的英雄是如何成长、精神的力量是如何传承、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家是如何一点点拼搏协作,将那些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中国应急人的日常情感记事簿。当我从镜头里看到一个儿子几年没有回家过年,吃到妈妈饺子那一瞬间的泪崩,我知道他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中国人的那种朴素的感情是都有共情的。与其说我们创作挖掘拍摄守夜人,不如说是他们的日常在引导我们的感情,他们用真实的日常工作和不可思议的惊人毅力,给我们平凡的创作注入巨大的动能和力量。
在视觉表现方面,中国守夜人还是一如既往的有自己独特的美学,影片的特质还是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常规新闻报道和专题纪录片,您是如何考虑的?
《中国守夜人》是一种“钢质”的作品,烈火波涛、洪水雪山,所有的极端环境下,生死之间中都是极致美学。即便是新闻纪录片,也应该是尽量使用电影语言去表达,因此影片里的同一个场景下十几个机位的拍摄、丰富的景别和调度,既可以应对各种突发进程中的可能性,又是对视听语言的极大丰富。这里面也采用了大量的科技手段,包括防爆体系的拍摄和无人数控等,没有现在的技术便捷无法完成很多特殊要求的镜头。从内容创作本身而言,可以说真实的新闻事件是基底,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塑造是核心,因此“新闻+美学+科技+思想”是我们整体创作的要求和追求。
看过系列纪录片《中国守夜人》之后似乎意犹未尽,让我们深入全面了解了应急管理原来包括这么多方方面面,后面是不是会继续拍下去呢?
该系列新闻记录作品播出之后,我们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很多网友的真挚留言让我们拍摄的主创团队还有报道记者们都很感动,我们也通过这样的创作受到很多启发。中国应急管理是一个大系统、大家庭,千千万万的平凡身躯为我们扛起一个个平安的夜晚和温暖的家国,这里的故事是讲不完的,中国守夜人这个系列影片只要还有条件我们都会继续拍下去。未来会筹划电影版的《中国守夜人》,让真实的中国故事能够被世界看到,让更多人可以感受中国人那种深藏心中的家国之爱。在这里我代表摄制组的同仁们对那些“守夜人”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世间没有超级英雄,但有你们。
当初选定“应急救援”这样一个特殊题材,是什么原因呢?
我一直都想拍摄关于消防员和救援人员的生活与工作,想走近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日常,让观众随着摄像机画面一起见证这些平凡英雄的喜怒哀乐,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理解和敬重。新华社和应急管理部给了我这次创作的机会,也是使命光荣,无比期待。尤其是感谢他们的一直以来的支持,才让这份初心能够变成实践,成为真实的新闻纪录片作品。
我们在片中看到了很多在救灾现场记录下来的真实画面,您和团队在拍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和体会吧?
由于题材特殊,我对摄制组的要求是拍摄内容必须真实动人,因此拍摄过程中坚持与一线作战同行、与现场救灾同步非常重要。在这里我要对执行导演单飞和团队所有同仁表示感谢,他们为了完成这一要求与应急人一同面对了火灾、地震、水灾等各种灾害,拍摄难度极高、耗时极长,在无数个24小时不间断的全景追踪式记录中,我和团队切身体会到了应急救援过程的艰难和危险,目睹了这些“守夜人”的汗水、血水与泪水,也感受到了他们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的摄制组最远到达大兴安岭原始森林腹地,跟踪拍摄了驻扎在那里的森林消防战士一个月多的时间,荒原百里没有人烟,网络信号时有时无,那种与世隔绝的巨大寂寞感很难想象,但战士们却要常年耐住寂寞与思念,只为守卫青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摄制组在重庆的拍摄,在解放碑人口密度的最大的区域,一周内摄制组跟随出警二十余次,最多的一晚上就有五次,救猫救狗、开门开锁,绝大多数都是周边居民随事琐事,但消防员一句话让我们明白,那是因为他们是离老百姓贴得最近、联系最紧的队伍。
《中国守夜人》中有一集是讲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消防安保工作,在那场让全世界为之惊艳的开幕式背后是四万六千多块屏幕、一万四千平方米的地屏面积和冰瀑、数以亿计的电器元件、上千个点位、上万枚焰火、两万七千余种道具、四千八百盏灯……这样的消防工作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过,是“守夜人”们用整整420天守护了鸟巢八万两千四百平方米的平安,践行着他们忠诚与担当,这样的幕后英雄在《中国守夜人》还有很多。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导演对“中国守夜人”这个选题还有什么期待?
其实我们现在特别需要讲好真实中国的故事,我们从新闻领域中不断地走进学习,深入了解,咱们国家不缺好题材,那些真实的感动与震撼是令人振奋的。因此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新闻和影视两个领域做探索和融合。从新闻电影《我们是第一书记》到《中国守夜人》其实就是一脉相承,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探索新闻的IP化、新闻的影视化,以及新闻产品和影像创新之间如何链接新表达。我希望《中国守夜人》在全网播出后取得一些好的反馈,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新的探索,更是一个新开始。我们将继续深化地研究和打造大荧幕作品,为新时代的新闻记录电影能够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从纪录片创作中沉淀经验,从新闻中汲取真实力量,从故事片中借鉴影像语言的丰富手法,让《中国守夜人》可以既好看,又真实感动,承载更多的普世价值观,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