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两会看航空温控物流产业风向,海尔生物医疗“链”接未来

青岛日报记者 杨光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现代物流体系。

作为事关现代物流体系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能级的新型基础设施,航空温控物流是制约生物医药产业链迭代的重要一环。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所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引起热议。

提到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就不得不提推动这一产业在中国突破式发展的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医疗”)。从青岛市科创板“第一股”到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链主”企业,海尔生物医疗扎根青岛,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从0到1”孵化航空温控物流装备新产业,导入优质资源,培育高成长企业,以自主可控技术、生态协同布局增强产业链成长性、安全性和韧性。

我国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完成国内首飞

破局:仅用一年,长出“新物种”填补国内空白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面向未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更多具有引领作用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作为对生物医药等先导性产业有强大服务支撑作用的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破题国内航空温控物流产业极具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增速已高于全球,生物医药冷链市场即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航空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货值产品重要运输方式之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航空冷链物流规模已近3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占比最高、货值最高。

与急速增长的市场相比,在一年多以前,国内航空温控物流装备产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产业高度依赖国外进口装备。据介绍,进口品牌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方案不仅在价格和选择上限制较多,还有造成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及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发展自主可控的航空温控物流产业迫在眉睫。

从国家布局来看,《“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出台航空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规范与标准,并明确要求“加快对温度敏感型货物所需的温控类集装器的适航认证,鼓励国产厂商加快实现自主替代”。

国家有布局,市场有需求,“链主”企业来落地。作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海尔生物医疗洞察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从踏入国内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产业“无人区”,到依托温控技术的实力撬动行业资源实现自立自强技术突破,并在2022年9月,实现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搭载南方航空物流航班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圆满完成首飞任务——海尔生物医疗仅用一年多,成为亚太首家覆盖全球的远距离温控运输生态平台,提供全温区、全流程、全场景的供应链温控综合解决方案,填补国内空白,把握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我国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首条国际航线成功开通

作为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中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海尔生物医疗在青岛孵化注册高成长的控股子公司鸿鹄航空科技,目前已完成pre-A轮融资。数据显示,海尔生物医疗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不仅性能优于国外品牌,实现了箱体内部温度的精准、均匀控制和全自动实时记录,同时续航时间延长近50%,更方便用户使用,温度控制功耗降低20%,更绿色节能,还将用箱成本降低了30%-50%。

海尔生物医疗抢抓高价值温敏物资运输“量”“质”双提升的关键窗口期,跨行业导入优质资源,落地航空温控物流产业,推动“中国造”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登上国际竞争舞台,服务青岛乃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的进阶发展。

解局:连闯三关,“自主创新+生态协同”强韧产业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聚焦航空温控物流这一全新赛道,海尔生物医疗发挥“链主”企业优势,依托自主创新和生态协同“双轮驱动”,连闯技术壁垒、供应链垄断和标准缺失三大关卡,带动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

长期以来,中国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及服务市场一直被进口品牌垄断,在海尔生物医疗之前,国内市场并非没有企业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而,作为民航器材,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对安全性的标准极为严苛。国内自主品牌航空温控集装器进入市场需要经过严格的适航审查,高门槛劝退了绝大多数跃跃欲试的探索者。

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海尔生物医疗要闯的第一关就是“破除技术壁垒”。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技术打破国外近30年垄断背后,是海尔生物医疗一系列的自主创新突破。以紧急泄压机构为例,其必须满足相当于飞机高度在1秒内从13,715m降到1,830m的泄压要求。海尔生物医疗与高校共创,设计了10多种方案,最终选择了最可靠的一种,一次性通过民航局的目击试验。此外,飞行过程中环境气压低且温控集装箱不能插电,这对产品的续航时间和温度均匀性提出了极高要求。为此,团队在实验室中一呆就是三个月,终于找到一种既符合航空安全要求,又符合环保要求的保温材料,并研发出一套有效的温控系统的控制策略。

海尔生物医疗自主研发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

直面“打破供应链垄断”这一关卡,在自身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海尔生物医疗还带动关键技术环节国内龙头企业转型突破。以航空电池为例,在国外垄断供应链的情况下,海尔生物医疗吸引国内储能产业龙头企业共创镍氢电池方案,带动其转型。

航空温控物流产业起步晚,体系不健全,缺少与之相配套的行业标准、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海尔生物医疗想要做的不仅是研发一个新产品,更是带动一个新产业,为此构建了一个链接航空温控物流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创新的韧性生态。

布局:立足未来,搭建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速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创新能力强、完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

航空温控物流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能级跃升的关键支撑。布局中国自己的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是为了实现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和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也是为了筑牢生物信息数据安全屏障。

因此,对于海尔生物医疗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不仅是一个高价值的无人区,不仅是一家企业百亿收入、千亿产业的故事,更是其作为中国企业,承接“链主”担当,面向未来推动中国产业提升自主可控力、安全通达性的关键之举。

目前,海尔生物医疗已经拥有自己的主动式航空温控箱生产线,设计年产能600台;初步完成全球化布局,推进航线网、运营网、维护网三网建设,运维网已覆盖北上广深等国内重点城市和西欧、北美等国外发达地区,并与多家航空公司签订租赁合约,打破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链接药企、航空公司、机场、货运代理、货站、MRO等上下游生态资源。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吸引与CEVA、极兔国际、昂际航电等全球顶尖合作伙伴,成立全球首个航空温控产业生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方将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聚焦服务能力和技术保障两大方向,在全球航线网络、运营站点、技术研发、联合营销等层面开展合作,打造一个立足中国、服务全球市场,开放合作、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联盟”。

立足未来,海尔生物医疗将持续深化布局,搭建中国的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个覆盖全球的远距离运输温控生态,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方向持续跃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