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尽管加密货币正在经历下跌,但数字藏品或将成为下一个火爆的新兴行业?
今年4月,美国最大的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推出了“NFT市场”。此前该交易所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曾预测,NFT市场在未来或将超越加密货币市场。
观火文化数字化产业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13日,入局数字藏品领域的企业数量达到589家。其中不乏一些带有“官方色彩”的主体,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邮政、中国电信等,均推出了数字藏品或数字盲盒。
但诸多新业态在野蛮生长期时常伴随着各种乱象,数字藏品市场的繁荣之下,各种问题也逐一浮出水面。以数字藏品为噱头进行的投机、炒作、欺诈、传销甚至是非法集资等风波也在市场蔓延。
问题之下,是对合规的期待,而如今,合规路径已有基底,《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或为市场发展定调。2022年6月30日,在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下,近30家机构联合发起《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反对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标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共识。
然而,当前数字藏品行业相关的监管法规和行业标准仍需进一步填补。多位平台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其已放缓业务扩张步伐,以待国内规则的进一步完善。
无论如何发展,“非金融”化仍旧是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的底线。4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表示要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鲜明导向,即要建立健康有序的数字藏品市场。”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陈晓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行业发展,规则先行,新技术迅猛发展,规则得跟上。
陷入炒作投机风波后的自律与合规路径
频繁的交易行为有可能将数字藏品交易推向金融化的趋势,国内监管对后者持警示态度。与此同时,如今的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也浮现出“恶性炒作、虚假宣传、倒闭跑路”等隐患。在监管规则尚未明确的情况下,部分平台开始自我规范。
如,蚂蚁集团旗下数字藏品平台鲸探提高了对于违规行为用户的处罚上限;而腾讯微信在近期下架了多个数字藏品平台小程序,并关闭了多家数字藏品平台公众号。
陈晓华表示,从前期发展情况来看,国内数藏市场还存在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规范、价值不清晰、监管政策有待明确等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且以数字藏品为噱头进行的投机、炒作、欺诈、传销甚至是非法集资等行为层出不穷,这违背了国内寻求金融长期稳定发展的初衷。
不过,数字藏品作为一种新兴文创模式,正在不断完善生态构建,向合规化进步,打入包括传统文化领域在内的多场景应用。
业界的尝试正在进行。2月1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通过公众号表示,在国际电信联盟第十六研究组(简称ITU-T SG16)会议中,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腾讯、蚂蚁集团、北京邮电大学、之江实验室等机构共同提出的《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服务技术框架》国际标准项目立项建议获得通过,此为国际上首个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藏品领域应用的标准,或将对数字藏品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该项国际标准将对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藏品服务的技术架构、技术流程、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等进行规范化,意在推动全球范围对数字藏品服务的整体技术框架形成认同和共识,提升数字藏品的价值储藏、价值发现和价值流转能力,促进数字藏品的规范化应用。
数字藏品市场的自律也在展开。《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是目前国内覆盖最广的行业自律公约,内容包含平台管理、风险管理、行业发展等重要维度,共计14条,对外界高度关注的区块链技术安全可控、知识产权保护、防范金融化和恶意投机炒作等话题做出回应。
但这些行动仅仅是起步,对于约束和规范整个行业而言,规范仍需进一步完善。欧科云链高级研究员蒋照生指出:“目前国内在数字藏品领域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尽管已有多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数字藏品产业发展的倡议及声明,但这些并不具有法律效力,无法有效引导和管理数字藏品产业。”
蒋照生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快完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思路,制定数字藏品发展标准,明确各参与方的权责义务,并联合多方主体,共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蒋照生称,数字藏品相关运营主体要加强合规自律,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通过主动申请合规经营资质、加速技术能力创新、完善外部监察机制等手段主动规避风险,合规合法开展各项业务。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整个行业亟待国内监管机构的明确规范落地。
“现在只能说,大的发展方向看起来是在引导市场以良性发展,但后续具体如何,还是不太确定。”一位数字藏品内部人士说,无论是自律倡议还是一些标准的成功申请,都比不过监管的白纸黑字。
他说,即便近期NFT市场有所降温,但仍有望成为加密领域中最具备良好合规发展的潜力业务。
借鉴海外监管经验探索无币化发展方向
美国已经成为NFT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其监管条例或许能给整个市场一些参考与借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NFT市场的关注愈发升温。自今年初以来,SEC已向NFT创建者和一些加密货币公司和交易所发出传票,要求后者提供更多信息。
此外,SEC也正对NFT 市场的创建者进行额外审查。调查的重点在于某些NFT是否像传统证券一样被用来筹集资金。作为调查的一部分,SEC正在研究所谓碎片化的NFT,这些NFT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并且各部分单独出售。
“传统证券”是指具有某种货币价值的可替代、可转让的金融工具。SEC应用1946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的Howey测试来确定某物是否为证券。
自2017年以来,SEC已经发起了80多次与欺诈和未注册的加密资产发行和平台相关的执法行动,导致总计超过20亿美元的货币减免。
但海外的NFT 交易平台大多是基于以太坊网络,转移或交易时凭借以太坊进行“结算交易”,使得NFT监管应用并非完全适合本土化至国内。
“依照当前发展趋势,NFT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将遵循不同于海外市场的商业模式。”陈晓华说,国内数字藏品相关企业更多从版权保护和资产确权切入,发挥NFT 数字产权证明功能,探索无币化的发展道路,或是以人民币作为标价和交易货币保证其价值的稳定,并在数字藏品的发行、销售、流通等方面,探索和建立中国化的规则和标准。
陈晓华表示,数字藏品要明确产品属性、平台准入、经营规范等准则,做到平台合规、数据安全、产权明晰,有序进行平台交易。
他称,按照虚拟货币的相关监管法律规定体系,未来相关监管部门或将从“明确NFT和相关业务活动本质属性”、“建立健全应对 NFT 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加强 NFT 交易炒作风险监测预警”等角度,来防范和处置NFT多类违法风险。
陈晓华提醒,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相关从业者入局数藏市场前,可参考国家针对与NFT关联性最强的区块链业务所制定的行业标准,提前获取相关营业资质,以确保后续业务的合法合规。
无论后续的监管如何具体勾勒,数字藏品的“非金融化”是目前的主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在4月联合发出《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中指出,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从严防范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倡议》表示,不在NFT底层商品中包含证券、保险、信贷、贵金属等金融资产,变相发行交易金融产品;不通过分割所有权或者批量创设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质化特征,变相开展代币发行融资(ICO)。
“我们尤其希望能与实业相结合。”另一位数藏平台负责人说,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变得坚挺,才会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