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供应链短缺、网络安全威胁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等问题愈演愈烈,云业务转型已成为各企业的当务之急。
特别是中小企业,它们为了支持工作负载迁移、数据存储服务和云原生应用的开发,开始加大对云基础设施服务的投资。与此同时,基础设施硬件短缺及成本逐步上涨的威胁也刺激了许多大型企业对长期、大体量的云服务合同的关注。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同比增长了34%,达到559亿美元,企业纷纷将数字化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来应对市场的挑战。据国际知名调研机构Canalys 最新数据统计,云服务总体支出较上一季度增加了20亿美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加了140亿美元。
可以看出,云计算的未来仍然乐观,由于企业在战略转型中强调数字化弹性,借助云计算这一特性,企业能从容应对现在和未来的市场挑战。
当然,云计算并不能让企业一劳永逸,Canalys研究分析师 Yi Zhang也表示:“随着云基础设施服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潜在的复杂性也在增加,混合云及多云服务部署在市场上愈发常见。“
在云计算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之下,随着用云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其潜藏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这是决定企业能否用好云的关键。
近期,国际权威咨询机构Gartner基于对中国安全市场的调查研究和中国安全产品供应商的评估发布了分析报告《中国云安全市场概览》(Top Practices for Cloud Security in China)。
不同于以往针对全球化市场给出建议,Gartner针对中国细分市场给出独立报告,足以说明中国云安全市场已经世界瞩目。
报告显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市场,在云安全领域既面临一些全球共通性的挑战:例如是否或如何信任公有云,也面临一些本土特有的难点:例如技术可行性以及如何正确选择CSP(“Cloud Service Provider”的缩写,意为“云服务提供商”)。
在来自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一所)下属研究单位,计世资讯统计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国内云安全市场正处爆发式增长趋势,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足够世界瞩目。
2020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为80.4亿元,同比增长45.9%;2021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为117.7亿元,同比增长46.4%;预计到2022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将达到173.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47.2%。
云安全能力一直是云计算平台发展的主要方向,快速增长的云计算需求也会带来云安全发展的新趋势, 企业无论是选择公有云还是混合部署模式,都很难逃离云安全问题的困扰。
那么也就是说,随着企业IT架构日益复杂化,多云战略已经是当下大多数上云企业的选择,如何在复杂的多云环境中优化云管理,确保云安全?
云计算领域的众多专家也在探索相关的延伸问题,那些采用了多云战略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选择的方向是求助技术中立的第三方CMP("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的缩写,意为”云管平台“)。
行云管家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多家云厂商多种云计算资源的集中管理,从成本、自动化运维、监控、合规审计、多云纳管、云资源全生命周期等多个维度提供统一运维管控,对处于多云混合云困境的企业而言,只需一个控制台,即可整合操作多个公有云、多个私有云 、混合云以及各种异构资源,有效屏蔽基础设施多样化、异构网络资源访问、云资源模型不一的企业用云差异,确保企业用云的安全。
此外,随着近几年陆续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安全合规也成为了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控,早在2019年12月1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保2.0)便已实施,过等保不仅是企业“安全预防做得是否到位”的内在要求和衡量指标,还成为了企业在法律层面上的外部要求,是众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过标杆”。
作为业界领先的多云管理平台,行云管家云管平台内置了云堡垒机功能模块,支持多云、混合云的IT异构网络环境,以SaaS形态为客户提供服务,一键安装,免硬件投入,并符合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的等保法规中对于安全运维产品的相关资质要求,全面满足等保2.0评测合规性要求,还通过公安部严格测试获《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许可证》,为用户提供合规账号管理体系、身份认证机制、资源授权模型、安全运维审计等功能。
行云管家现已成功服务包括政府、金融、证券、电信、教育、医疗、交通、制造业、互联网等行业在内的10万家企业级用户。
在外部局势不明朗的大环境下,面对业务上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企业积极采用具备弹性计算能力的云计算以应对变化莫测的市场行情,这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由于云计算将会承载企业大部分敏感的业务数据,如何确保企业上云安全、用云安全,经过多方实践最佳方案便是采取第三方独立的云管平台,行云管家值得广大企业用户朋友实践。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