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类对有关脑认知以及智力形成等机制依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过去二三十年间,整个精神科、脑科学真正在临床意义上有进展的药物几乎没有,物理治疗也鲜少有突破。
不过,近年来,互联网、信息采集、以及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创新及发展,被诸多业内人士视为扭转上述这一局面的关键。
5年前,本着通过技术方法探索人类大脑的核心出发点,曾因数学竞赛保送至北京大学攻读心理学和脑认知科学的李岱,几经辗转再度回归这一领域,创办了望里科技,致力于用数字手段破解精神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问题。
过去几年,望里科技专注产品开发和业务打磨,鲜少披露任何关于公司的信息,直到2021年数字疗法的爆发,将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拉近大众的视野,紧接着,另外两则有关产品进展的消息再度奠定了这家公司在数字疗法行业的地位。
今年年初,望里科技的一款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国内精神/神经治疗领域内移动化数字医疗产品的首张注册证;同时望里科技另一款睡眠数字疗法的产品也在去年底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
在亿欧大健康的这次专访中,望里科技创始人李岱从上述两款产品出发,具体谈及公司的产品开发思路,也回顾了公司五年的发展历程,他不止一次地强调“疗效”这一关键词,在他看来,不管是医生认可还是产品开发使用,疗效始终是企业考虑的第一要义。
多管线布局,用生理数据解答精神问题
过往,精神类疾病治疗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矫正等,但这类方法往往依托线下人力开展,“这样耗时耗力,且中国精神科医生人员供给极少,平均每8.3万人才有一名精神疾病医生,这个比例大约是美国的1/20。”李岱说道。
另一方面,这种基于线下的沟通过程,很多信息很难有效评估,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生物标记物来衡量精神健康疾病的治疗效果,精神科医生多依靠主观判断下定诊断结论。
对此,望里科技开发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软件、游戏要求患者执行特定任务,过程中由系统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采用特定的人工智能算法,由系统给出数据分析与判定,作为辅助诊断状态的量化证据,之后再通过特定刺激干预以改善相应指标。
李岱具体解释道:“相当于每个条线产品包括评估和干预治疗部分,评估可以理解为积累更多患者的数据,从中找到规律或差异,至于干预,就恰似抖音的个性化推荐,通过算法推送一些精神科疾病的特定刺激。”
实际上,这套评估及干预系统并不局限于单一适应证或疾病种类,而是一个可扩展的算法平台——这意味着,在这个平台基础上,可以具体针对多种精神类疾病与认知问题进行算法的开发,进一步形成不同的产品。
李岱表示,基于这一通用性的底层架构,目前望里科技开发的产品囊括抑郁症、睡眠障碍、成瘾、认知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疾病种类。
其中,李岱特别谈到了成瘾类产品的开发,他表示,“很多公司会率先从成瘾的产品去突破,这是由于成瘾是精神科内自变量和因变量特别明确的病种,因为成瘾的病因是很明确的,而且,中国的成瘾患者数量非常多,只是这不是一个随随便便能关注到的疾病。” 疗效和推进速度拉开差距
在整个数字疗法领域,由于精神科数字疗法能够直接改善疾病的核心症状,而非仅仅提高对传统治疗的依从性,精神科数字疗法产品的开发一直备受国内外企业的关注。
在其他媒体对国内数字疗法产品管线分布的统计中,国内现有数字疗法产品按适应证可以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内分泌系统类疾病等十二大类,其中精神疾病、行为和认知障碍是布局最为集中的领域。
身处这样一个企业布局最为密集的疾病领域,竞争似乎是难以避免的,这对于各家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如何打造各自壁垒、拉开彼此间差距?
在李岱看来,有效性首先是各家企业PK的关键,“不管是在医生处还是患者处,都要靠疗效说话”,另一方面则是推进速度的问题,“谁的用户越多、数据越多,就越准越有效,用户就更愿用,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有效性方面,根据李岱的介绍,经过过去5年在行业内的深耕,望里科技截至目前已经积累了两万多例干预和评估数据,产品模型的准确度得到显著提升。
其中,成瘾产品上,在百名戒毒人员的对照实验中,79%的人有效地降低了针对毒瘾的注意偏向,提升了对毒品的抵抗能力;认知产品上,通过积累的数据和自适应算法模型,77%的被试人员有效提升了记忆力水平,改善了认知情况。
此外,在抑郁和PTSD产品上,望里科技也已完成了大样本的数据累积和模型建立的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至于产品推进情况,在积极开拓医院途径、抓住核心用户之外,望里科技也兼顾了社区、政府的需求,包括诸如消防、警察、教育等特殊行业,形成了一个院内院外相结合的商业化路径。
在李岱看来,未来针对精神科和脑健康的数字疗法应用将越来越广泛,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具有刚需的人群,即本身有相应疾病的患者,在解决这波人群的诉求后,才能真正走向普适化,带动整个市场使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