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逐步普及,以及各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出现,“双智”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多个城市正在探索的新兴产业。但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智慧城市能为生活、出行带来怎样的变化?
近日,在由腾讯智慧交通、腾讯研究院及央视网联合主办的“以应用场景为驱动,建设以人为本的“双智”城市——“双智”建设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双智”主要是聚焦解决城市交通,尤其是城市路面交通拥堵的问题。
郭仁忠表示,“当前的城市交通,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交通拥堵。现在的导航系统已经做的非常成熟,用户体验也很不错,还有智能信号灯等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交通流问题起到很大作用,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
所以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角度上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协同发展,有可能给智慧交通发展带来一个根本性契机和重大的转型。
全面感知+精准调度 提升交通效率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在会上谈到,通过5G车联网应用,城市路口进行网联化、智能化改造,将交通信息传输到城市大脑进行集中的分析判断,实现城市交通数字孪生,动态形成精细化的交通管控。
例如,厦门的BRT系统,通过5G网络进行精准的控制,实现BRT公交车和站台之间车辆的精准停泊,保证乘客的安全。广州黄埔建立了基于C-V2X路侧感知能力,通过全面的感知以及通信,来打造智慧路口信号控制和智慧交通的分析系统。
在重庆,腾讯参与打造了城市级的MaaS应用,为实时公交、本地特色导航、路况千里眼、车位预约、道路通行预约和交通政务办理等出行服务提供了便捷的统一化入口。
2021年,由长沙交警部门的牵头,腾讯联合湘江智能、希迪智驾等生态伙伴,打造了全国首条面向通勤场景的智慧定制公交线路,使用了全国首创的智能网联信号优先和公交专用导向车道。通过沿线26个路口智能信号机与路侧单元(RSU)对接,以及优先通行算法,实现智慧通勤公交的优先通行功能。
不断发展的汽车导航系统提升了驾驶体验,AI智能信号灯管理、绿波管理都一定程度上对优化交通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由于交通主体之间数据不打通的问题,交通流信息不确定,进而无法进行预测和调度。例如,信息不对成导致停车难、找停车位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打通和汇聚起来,才能够形成城市交通流的全面感知,进而实现集中调度,从全局角度对所有车辆做出相应的路径规划和全局调配和优化。
“双智”的协同,也可以改善车辆与道路的协同关系,根据交通流灵活调整道路的限速,提高通行率。同时,停车位资源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打通,减少找车位时间,节约道路资源。
在谈到“双智”建设的试点工作进展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谈到,这项工作需要系统的编织建设规划,从需求分析,总体要求、构架体系规划和实时路径。基础设施的智慧化,包括市政的感知体系和交通的感知体系。例如智慧综合杆、智慧道钉、智慧井盖等,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形成路侧的感知能力。交通感知体系,包括激光雷达、超声雷达以及路侧边缘计算单元,都是形成车路协同的必要基础。
从需求出发 提升交通出行体验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双智”建设的参与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合适的场景和应用,才能够实现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场景的发现、应用的开发,并非架构师或产品经理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公众的需求之上。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谈到,以人为中心,就是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交通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这个需求一定是以人的体验和获得来度量、来评价的。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便利性、经济性等等,这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目前,智慧出行的信息服务、地图导航的路径优化决策,还有不停车收费等服务在不断成熟,还有正在发展的智慧停车等等,目标都是希望带来交通便利。“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互联网企业,在出发点上和实际行动方案上,都在体现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王先进总结道。
谈到对“以人为中心”的理解,腾讯智慧交通副总裁施雪松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把人放到跟车个路统一的环境中,用数字化方式将交通场景还原出来,从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将其解决。
腾讯在优化交通流的工作中,也充分利用了C端触达能力,结合腾讯地图、出行服务小程序、腾讯车联TAI等触点,把用户纳入到综合的交通环境中,进行交通的仿真、推演和优化,将服务信息再反馈回C端。
在车路协同的大方向下,车、路、城市的智慧化升级将持续解决交通问题,提升用户体验。腾讯等科技企业,也希望借助广泛感知、5G和云图融合等关键的能力,助力实现智慧交通的“一图统览、一云共建,一码通行”,助力城市高效的治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速企业组织的高效运转,并为每个人带来更加愉悦的出行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