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初的CES 2022期间,英特尔宣布推出第 12 代英特尔® 酷睿™ 移动处理器,随着主打高性能的H系列处理器公布,英特尔又陆续宣布了第 12 代英特尔® 酷睿™ P 系列和 U 系列处理器,进一步扩大了第12 代酷睿移动处理器产品线。第 12 代英特尔酷睿移动处理器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全新的高性能混合架构,支持英特尔硬件线程调度器,以及支持DDR5内存技术、PCIe Gen 4、雷电4,并内置了Wi-Fi 6E芯片组。
第 12 代英特尔酷睿H / P / U 系列移动处理器的推出,也意味着英特尔在高性能游戏笔记本、轻薄笔记本、二合一以及折叠屏等产品的全面覆盖,同时,搭载第12代英特尔酷睿移动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关键体验,无论是骨灰级游戏玩家,设计师、视频编辑、动画渲染等内容创作者,或是商用办公,消费级影音娱乐等用户,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12代酷睿终端产品。
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H系列标压处理器,以及主要用于轻薄本的低功耗U系列处理器,第 12 代英特尔酷睿还增加了一款P系列,28W的基础功耗,处于45W的H系列标压处理器和低功耗U系列处理器之间,所以我们也称之为“准标压”。根据英特尔的说明,P系列处理器能够更好的利用 Alder Lake 12 代的架构在核数和热设计功耗提供上具有更好的性能延展性,另一方面,P系列可以非常好地提升多线程和多核的性能。
先抛开标压H系列不说,12代酷睿P系列、U系列CPU,共有20款不同型号。其中P系列处理器一共六款,基础功耗均为28W,主要以core i系列为主,从i3-i7的组合,最高的i7-1280P的核心数达到14(6P+8E),线程数为20,最高睿频频率达到4.8GHz。根据英特尔官方数据显示,在多线程性能表现上,代与代之间可以有 70%的性能提升。
U系列15W 7款、9W 7款,虽然U15 采用了和 P28 同样的封装规格和逻辑,但不同的是,U15 更多强化低功率运行情况下的性能,因此更多表现为性能和功率的平衡,而并非像 P28 那样强化高性能。U9 采用的是类似于 Tiger Lake UP4 的理念,采用更小的封装技术,因此无论是处理器的封装尺寸,还是整个板卡的尺寸,都会做得非常小巧,且功耗较低。这样就可以在追求极致轻薄的轻薄本、二合一以及类平板的笔记本设计上,提供更好的设计上的支持。U15、U9除了有core i的组合,还有奔腾和赛扬系列,覆盖面相对要广泛的多。
回到处理器功耗和线程方面,我们知道此前的CPU热功耗设计,一般只有一个数值,而现在英特尔更改了处理器功耗的设定,除了基础功耗,更多是取决于最高睿频功耗。P系列从28-65W,65W的功耗与 i5-12400F以上型号的基础功耗相当,也可以比肩65W的最新锐龙6000H系列处理器。而且,最高版本的i7-1280P核心数达到14(6P+8E),线程数为20,与H系列的i7-12700H一致。即使是最低版的i3-1220P,也拥有10核心12线程,P系列的性能显然不容小觑。
P系列的性能表现究竟如何,通过几组测试来实际验证一下,以上一代的i7-1195G7为基准,同时还加入12代U系列、以及锐龙7 5800U,还有大家很关注的苹果M1 芯片,看看是否真的如传言中的神话一般。
在WebXPRT应用性能测试中,i7-1280P相比i7-1195G7的性能提升17%,Ps照片编辑提升幅度30%,基本上将锐龙7 5800U和M1远远抛在身后。
在CrossMark的性能测试中,i7-1280P的性能提升20%左右,其中生产力提升了12%,内容创建方面的性能提升幅度约为27%,响应时间的性能提升了22%。大家以为的生产力工具M1似乎全面垫底儿。
在Blender测试中,i7-1280P的6P+8E核心、20个线程都得到了充分利用,相比上代的渲染时间节省了一半,性能提升幅度80%左右,在优于锐龙7 5800U的多线程渲染的情况下,甚至逼近M1 Pro和更高规格的酷睿i9-11980HK处理器。
继续看看多线程性能,以相同的28W为节点来进行对比,i7-1265U的性能相比上代提升了30%左右,而i7-1280P相比上代多线程性能提升达到了70%。
不难看出,英特尔最新的多功能移动产品组合实现了突破性的功耗和性能平衡。如果我们把H系列标压处理器看作是骨灰级游戏体验或专业视频编辑体验的高性能之选,U系列主要面向超薄和无风扇笔记本电脑,同时加快你的移动办公速度。
而处于H和U之间的12代酷睿P系列,则可以在轻薄外形中提供发烧友级性能,内外兼顾,两全其美。将P系列称之为“准标压”显然更为妥帖。
此外,全新混合架构设计,带来了第12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产品家族的壮大,尤其为轻薄本带来性能上的巨大飞跃,从P系列的高性能轻薄本,到超轻薄、可拆卸、可折叠的U系列,轻薄本的产品从未如此细分和丰富过,这不仅为OEM厂商的机型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也让用户的选择更为精准,毕竟,在2022年,预计将有250多款的轻薄笔记本上市,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