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博众投资编辑整理。目前海外新冠检测以抗原检测为主。新冠检测的方法包括核酸、抗原和抗体,其中核酸检测为金标准,但需要专业的PCR仪器检测,等待时间较长;抗原检测适用于检测患病7天内的患者,反应速度较快,但灵敏度低于核酸,且存在假阴性的结果;抗体检测主要通过检测IgM或者IgG,判断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但无法检测新冠病毒感染早期的人群,抗体检测存在窗口期。目前中国主要以核酸检测为主,海外欧美发达国家主要以抗原检测为主。2020年4月英国开始向公众提供免费抗原检测,12月15日美国FDA批准第一个抗原自检试剂盒上市,11月1日澳大利亚开始进行新冠抗原居家自检。2021年全球疫情第二波爆发后,3月6日德国首先开始出售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每人每周可免费接受一次检测。(博众投资)
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或将加速
2021年10月3日中国开始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免费接种,针对接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和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的人群可选择接种一剂相同的疫苗,为同源接种。2022年2月19日国家联防联控批准部署序贯加强免疫,即异源接种,针对已接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灭活疫苗满6个月18岁以上的人群可以选择接种一剂智飞生物的重组蛋白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序贯加强的组合有两种,分别为“灭活疫苗(2针)+重组蛋白疫苗(1针)”和“灭活疫苗(2针)+腺病毒载体疫苗(1针)”。
新冠口服药供不应求,国产产品正在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2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包括默沙东Molnupiravir以及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Molnupiravir已在英国、美国和日本等获得许可/紧急使用授权。近日,Molnupiravir获得WHO的推荐建议用于治疗高住院风险的轻症新冠患者。Molnupiravir的EUA申请是基于3期MOVe-OUT临床试验。在接受Molnupiravir治疗的患者中接受Molnupiravir治疗的患者在第29天住院或死亡率为7.3%(vs14.1%),在所有随机受试者中相对风险降低幅度为30%。辉瑞的Paxlovid已在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等获得批准/紧急使用授权,2022年2月获得中国附条件获批进口注册。在II/III期EPIC-HR试验(NCT04960202)中,Paxlovid使5天内出现症状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因任何原因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88%,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在28天随访期间住院或死亡的概率由6.3%降至0.8%,整体死亡率由1.1%下降至0。此外,日本盐野义的口服新冠药S-217622已基于IIb期临床数据向PMDA提交有条件批准申请。IIb期临床结果显示S-217622能快速降低病毒滴度和病毒RNA,在S-217622治疗组中病毒滴度阳性的受试者比例下降了约60-80%,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滴度阴性的平均时间缩短了2天,同时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博众投资)
由于新冠口服药物疗效明确、服用方便、可及性强,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抗疫采购主流趋势。从美国政府新冠药物采购数据可以看出,自新冠口服药上市后,美国政府采购抗体药物数量趋势下降,新冠口服药物采购趋势明显上涨。据各国政府报道,针对辉瑞Paxlovid,美国、英国、日本已分别累计采购2000万、275万、200万疗程;针对默沙东Molnupiravir,美国、英国、日本已分别累计采购950万、230万和160万疗程。
新冠口服药物强劲需求或将催生优质原料药供应需求。Paxlovid的服用方式为每日两次(间隔12小时),每次三片(两片150mg“Nirmatrelvir”和一片100mg“Ritonavir”),一个疗程需服用五天。按照目前辉瑞2022年计划供应1.2亿疗程来计算,不考虑原料消耗,Nirmatrelvir原料药的需求为360吨,Ritonavir原料药的需求为120吨,全球市场对Paxlovid的强劲需求或将催生优质原料药快速供应的需求。
在全球外包产能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国内CDMO公司的领先技术、充足产能、国际化合体系与IP保护,以及全球突发事件中体现的稳定供应与交付效率,为国内CDMO公司带来更多机遇。国内凯莱英、博腾股份等CDMO公司已公告获得大额订单,凯莱英分别于2021年11月17日、2021年11月29日公告4.81亿美元、27.20亿元订单,博腾股份分别于2021年11月30日、2022年2月11日公告2.17亿美元、6.81亿元订单,订单供应时间截至2022年。重磅订单的获得充分凸显国内CDMO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为后续更多优质订单的获取树立品牌效应,助力国内CDMO公司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获得更长远的生命力。(博众投资)
参考资料:
《新冠防控新形势下主题投资机会展望》天风证券;2022-03-08;
温馨提示
本文观点由--蔡永嘉(执业编号A0600622020001)编辑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