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招生官,面对这样一份简历,你认为她有多大几率圆梦:
“国际高中,11年级,托福110+,SAT1400出头儿,没有比赛或者科研成果,也没有领导力活动,目标宾大沃顿商学院。”
相信我们多数人的猜想都一样,标化有明显不足,尽管还有一年时间申请,但如此紧张的时间,也没有任何商科相关活动,目测应该无缘沃顿商学院,甚至说,申请前10都有一定难度吧。
这就是一年前的小T。
而一年以后,SAT依然1400+的她,却超越了宾大,拿下了大藤校耶鲁的录取。
好奇小T这一年经历了怎样的传奇“逆袭”、“变身”之旅,我拨通了越洋电话,与小T的顾问机构明德立人在美国加州的联合创始人CC老师以及她的申请主顾问Nancy老师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沟通。
不仅是小T,还有去年录取芝大的Syris和小C,前年录取哥大的小K,今年录取西北ISP综合科学荣誉项目的L……
听两位老师娓娓道来每个学生故事之后,我不禁感叹,机构服务也越来越内卷,在学生规划越来越趋于同质化的当下,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常驻团队的明德立人,竟然靠着近10年时间只带孩子做“小事”,却把这么多孩子送入了顶级学府。
明德立人部分优秀学生录取▽
*以下以第一人称叙述
#01 从“0”开始打造一个藤校申请者
回望申请,小T之所以能被耶鲁选中,就是在11年级的关键期做对了这三件事:
像很多中国孩子一样,第一次沟通时,小T就表示想学商科,原因也很简单,父母做生意。
恰好我本人也是宾大毕业,对沃顿商学院学生的特质很了解,通常是领导力非常强、很有目标感,甚至有些aggressive(攻击性)的感觉。
而小T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思维清晰,有自己的执着,关注社会问题,非常具有人文情怀,是一个不功利的孩子。
但那时候执着于商科family tradition的小T在10年级暑假已经自己申请了一个哥大的商科夏校,虽然我判断她更适合社科方向,但也没有直接劝她放弃商科,而是建议她把这次经历当作一场体验之旅。
三周下来,她自己也发现,商科完全不是她想象的样子,而且这些商科的课程和项目也不能让她兴奋。
反而在我们谈起阅读写作,环保公益,文化平等和文化多样性这样的议题之时,她眼神中是有光的,这也更加印证了我的判断。
但我们没有局限在社会科学这个方向给她推荐竞赛、活动,而是建议她在自己擅长的阅读和写作领域深入做,不仅可以体现她的写作能力,还通过写作的主题体现出她所关注的话题,表达她的思想,也表达她对世界的看法。
所以我们先是建议她参加了《纽约时报》的一个暑期项目,这是专门为高中生准备的一个夏季阅读比赛,学生要选择一篇文章阅读,然后找到自己很有感触的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因为从小在匈牙利长大,小T对多民族文化背景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所以选择了一篇关于移民家庭的文章写读后感,最终获得了亚军的好成绩。
基于此,她对自己的写作也更加有信心,我们又继续推荐她参加一个更高级别、被称为“藤校试金石”的写作比赛——约翰洛克写作竞赛(JOHN LOCKE)。在仅有10%的获奖率的情况下,拿到了二等奖,highly recommended(强烈推荐)。
除此之外,我们还帮她策划了很多非常具有特色的活动,比如用英语翻译匈牙利文化书籍,成为中、美、匈三国语言的传播者;参加了一个专为热爱写作的学生准备的小众比赛NaNoWriMo,30天内完成了5万字小说创作.....
那时,在我心里已经有了她早申学校的选择——耶鲁/杜克,“真的敢申请耶鲁吗”,第一次沟通选校的时候小T也不敢相信,“有什么不敢的,你的写作能力,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你的研究能力,都很符合耶鲁的气质。”
所以11年级暑假6月的前三周,她就参加了耶鲁大学的YYGS夏校,虽然这个项目难度并不算非常高,但也帮她确定了耶鲁才是自己的天命。
除了以上的内容之外,试错成本极高的11年级暑假,我们同时指导她申请到了斯坦福人文营和Pioneer项目,虽然斯坦福人文营的名气更大,但综合考虑之后,我们还是建议她放弃。
原因就在于尽管名气大,但斯坦福人文营的课程是固定命题的,那一年的课题围绕的是希腊神话和哲学,这与她的研究背景完全不相关,反而pioneer项目能找到跟她背景相似的教授,而且还可以培养她深入探究的能力,最终在教授的指导下,小T完成了一篇匈牙利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下的种族歧视现状论文。
Pioneer项目最后的教授评价中可以选择TOP10、TOP5,表示这个孩子是教授课程表现中前几名的学生,带她这门课的教授不只是选择了TOP5,还特地又加了一句批注:actually top2,毫无疑问这个推荐信在她申请中的含金量有多少。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规划之初,我们就达成一致,因为申请中标化考试是optional,所以我们建议她不需要因为“其他申请者都可能递交标化”的论调而继续与标化纠缠,放弃考试,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活动准备上。事实证明,适当的放弃换来的成果是斐然的。
△明德立人对小T的整体活动规划以及个人标签塑造
#02 坚持10年,只带孩子做“小事”
小T只是我们众多学生中的一个,像她一样,我们前年录取哥大的美高男生小K,一直对物理感兴趣。
当时他在校内AP物理课程还学习了一些量子物理的理论,对此很感兴趣,我们就安排他跟导师做量子物理的理论研究,但是理论是一方面,还需要搭配实践,这就需要利用学校周围的资源。
但是当时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继续完成项目,他就写信找校领导帮忙,在校长的建议下,他写了一封邮件去联系曾经的校友,看看能否资助他们置办量子物理实验所需要的研究器材,最终联系到了校友融资。
除此之外,他还在高中创建了火箭社团,与队员们一起做火箭模型参加州内比赛,比赛要求火箭要飞到某个高度然后才能下降,结果第一年没有入选,但是我们鼓励他别气馁,第二年继续比赛,晋级了第一轮,可在第二轮预演的时候模型炸了。
那时候已经在申请季了,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我们一边指导他写文书、做申请,一边协助他寻找各种资源抢修火箭模型,就在这样的坚持下完成了比赛,还拿到了国家级奖项。
这不是为了参加一场比赛、做一次研究,单纯是因为兴趣,发明创造本就是一个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做很多次实验,却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情,但是可以在热情和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甚至还会向外寻求帮助,为自己创造更多机会,创造性地实现自我的精神是远超同龄人的。
还有录取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小C,找到我们的时候也比较晚了,之前的背景主要集中在数学和物理方向,申请当年才意识到自己对经济/金融方向的热情,但是毫无相关背景。
所以我们紧急安排会议沟通,先是充分利用她的数学建模能力,指导她查阅政府数据,探索疫情下中国的医疗设施方面相关资源的配备对经济发展指数的影响和对比。
然后基于她对科技领域的关注,从法律经济政策的角度做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科技的辩证分析,比如特斯拉撞人了,这是系统的问题,公司的问题,还是车主的问题,机器的问题,如何分担责任,法律如何制定等;还有虚拟货币与金融诈骗、金融犯罪的关系;以及未来人工智能会取代多数职业,还是创造更多职业等。
所有的命题都是从她的兴趣点出发,使用的手段也都是她本身擅长的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过程中引导她花大量时间收集资料,最后进行数学建模,辩证分析。
曾经我在跟斯坦福大学招生官沟通的时候,他们就表示,很多中国学生都是很优秀的,但是打开他们的申请,可以明显感受到他们做活动就像在打勾,像一个checklist student(清单学生),看不到他们真正的热情和好奇心。
所以我们反对模版化规划,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热情和兴趣,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基于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在学术上探索,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德每年都开设的CC老师亲带免费藤校文书营
#03 申请变化莫测,抓住社会发展的趋势才不会错
采访最后,照惯例我都会问顾问对明年申请的建议,尤其面对今年的“最冷申请季”,所以我也迫不及待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从硕士、博士到工作,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的CC老师。
对此,她提出了非常有前瞻性的三点建议,值得思考:
相比原来的单一学科,美国大学现在产生越来越多的跨学科专业,像小T录取的就是耶鲁的伦理、社会和经济跨学科专业,JHU现在70%都是跨学科专业,西北大学的每个专业课程设置更是小而精,每个同学可以在大学四年里完成两到三个专业,毕业就是跨学科多领域的人才。
要有全球公民意识
全球开办分校、与不同国家的学校合作办学也是近些年很重要的趋势,背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大家跨地域选择学校,其实更多的是展示了对全球公民意识的关注。小T的背景经历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所以准备申请的时候,要思考,你除了作为一个学生和青少年,是否也把自己当作一位公民?你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什么贡献?你看到生活的社区社会和全球社区有什么系统性问题?你是否尝试解决过什么社会问题?
关注新兴学科领域
除了跨学科,其实还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值得关注,比如疫情引发了对公共卫生的重视,气候恶劣引发了对环保的重视,社会内卷带来了对精神健康的思考等等。
我们今年录取西北的L同学,找到我们的时候是一个典型的checklist student,活动做了很多,但是没有主线,所以我们没有急于规划,而是选择跟他先聊天,沟通中我们发现他有一段特殊的实习经历,与自然资源相关,而环境方向的专业就需要综合学科能力,这不仅与L同学的背景完美贴合,又是非常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更重要的,这正是他的兴趣所在。
△明德立人日常开办的内部家长沙龙
「 写在后面的话 」
采访后的第二天,我们刚好在北京做了一场关于选机构的线下活动,当时不少家长表示,机构同质化太严重,什么才是好顾问呢?而那时我脑海中不断萦绕着一个词——best fit。
其实就是顾问在申请规划中能否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best fit,就像耶鲁的小T,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社科方向,参加了适合自己的写作比赛,做了适合自己的研究项目,最终进入了适合自己的耶鲁大学;西北的L,发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方向,进入了适合自己的研究型大学......
就在我们发文的前一天,明德立人的顾问又帮已经拿到西北大学offer的L同学申请到了西北ISP综合科学荣誉项目。
这让我想到采访中CC老师的一段话:
“好的顾问给孩子做规划其实就是在‘角色扮演’学生本人,把学生的人生当作自己的人生,设想自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我的迷茫是什么,摆在我面前的选择有哪些,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决策。不是把手边的一个项目丢给学生,而是遵循学生的内心需求来决定他人生的路如何走,真正做到用心。”
毫无疑问,明德立人的顾问们做到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