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冬天注定是火热的,正在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备受关注。本届冬奥会在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方面开展了完整的碳中和实践,贯穿前后的绿色元素与低碳理念,让世界看到了我国兑现减排承诺的诚意与努力。2022年将是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国“双碳”目标持续深化的一年,也将是国内经济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超前发力的一年。对我国来说,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推动汽车减碳减排的技术创新动力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最主要部分“重点任务”中包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等九大方面的具体任务,其中,出行领域的节能减碳占据极大比例。我国的汽车产业积极响应国家层面的“双碳”发展要求,从多维度助力交通碳减排进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曾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减碳减排的创新动力,未来应提高单车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网联赋能。造车新势力、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科技企业发挥其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与汽车制造业 融合,促进减碳减排。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本土车联网企业正逐渐成为碳减排的重要力量之一。在数字技术创新融合驱动下,拥有智能化能力加持的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以及域控制器的迭代落地,意味着能够对汽车动力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更好的管理、协调和监控,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更高功率、更高效率和更低损耗,以大幅度提升车辆能源利用率,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技术。
以车联网企业中的佼佼者梧桐车联为例,其可以输出包括智能座舱整体设计、智能网联车载操作系统、定制化语音及人工智能组件、大数据平台及分析系统、个性化应用及运营等全面的产品和服务,充分运用智能化数字技术助力车辆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实现降低碳排放。
去年底,梧桐车联宣布与芯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打通双方的系统能力与芯片能力,这次合作使得梧桐车联在研发早期就可对芯片的硬件支撑提出需求,将软件能力直接下沉至最底层硬件平台如计算单元进行绑定,从汽车生产周期源头促进传输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为汽车减碳减排提供核心技术动力。
车联网构建下的新型交通生态系统是节能降耗的重要推手
随着智慧交通建设持续致力于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推进绿色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城市交通处在多层立体的交通体系中,将更加积极地采用智能化车联网体系,进一步实现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交通堵塞,构筑新型交通生态系统。车联网带来的智能交通将成为节能降耗的重要推手。
梧桐车联作为行业领先的整体智慧车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为出行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提高车联网数据分析的商业价值,通过生态闭环的控制实现汽车和交通的安全能效和绿色。基于AI视觉、AI语音和AI数据智能等技术,梧桐车联不断打磨端云一体的智能场景引擎,在智能座舱实现更智能的生态应用,构建“中央计算下的座舱新形态+智慧交通”为核心的新生代产品生态,以此实现需求、数据和生态服务的高度智能化匹配。比如可以访问地图来规划自己的最佳出行路线,匹配拥堵最少的路线等,构建人、车、路三者组成的流畅交通网络,减少额外的消耗和污染,为节能减排任务做出贡献。
在不断升级的高算力加持下,梧桐车联让汽车承载了趋于无限的智能应用生态,这将进一步助力交通智能化与网联化协同,支持实现“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提升交通安全与效率,促进交通智能化、精细化、低碳化管理。
受益于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整个交通体系的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显著提高,交通出行和物流运输效率显著提升,道路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得到有效降低。据统计,基于大数据和智能化地图,城市道路上的绿波速度得以相继实现,为司机提供建议车速,以减少红灯停车的等待时间,在提升了20%-30%的交通出行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在交通停滞和红绿灯的等待期间汽车的尾气排放,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与多种创新技术的加速融合,车联网将在低碳转型时代发挥更为重要的价值。
日前,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报告《转型与挑战——零排放汽车转型如何助力中国汽车领域碳达峰和碳减排》。研究显示,汽车领域有望在2027年左右实现碳达峰。
基于大环境的推动下,加速节能降耗是汽车产业的必要选择。以梧桐车联为代表的车联网企业,凭借车联网创新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已经不仅是一种业务策略,更是作为汽车产业关键一环应当担起的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