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佳缘集团与南方日报、南方+联合发布2022年春节催婚调研报告

2月7日,百合佳缘集团与南方日报、南方+联合发布了2022年春节催婚调研报告——《你被春节催婚“虎”住了吗?》(下称《报告》)。《报告》围绕着未婚人群的婚恋认知及行为,探究社会婚恋思想的变化,为广大适婚人群提供当下最新的婚恋观点参考。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婚恋思想的变化,现代的未婚群体对婚姻更加谨慎。但对不少父母而言,他们的传统观念中,完成了子女的婚姻大事,才算是完成了前半生的任务。当子女迟迟无法步入婚姻状态,父母便希望借助不同的方式方式促成子女的婚姻。

  由此,每年春节,便成为了父母、亲戚“催婚”的重要节点。《报告》显示,在今年春节期间,超过四成的未婚人士被催婚,还有47%的未婚男性与38%的未婚女性,被亲朋好友询问其恋爱情况。

  随着年纪的增大,未婚男女在春节必然遭遇到持续的“催婚”轰炸,除了父母,亲戚、朋友、老师都将成为关心的人群。从《报告》中可以了解到,父母是最关心子女的人,92%的未婚男性与81%的未婚女性,在春节期间被父母询问婚恋情况。此外,其他亲戚、朋友、同学等等也加入了“催婚”大军。

  

  父母对子女的爱意是根植于血脉基因中,所以他们把子女的婚恋看作是自己的责任,目的是希望子女能够幸福圆满,“催婚”只是一种爱意的表达方式。正因如此,面对“催婚”,父母是未婚子女最大的压力来源。

  然而,与父母的深沉爱意不同,其他亲戚、朋友、祖父母等等虽然也是“催婚”的一员,但更多只是在寻找共同的话题,以及表达下对后辈的关怀,或者是出于好奇的心态,从而进行询问。相比于父母,未婚群体对亲戚、朋友“催婚”显得并不在意。

  正如《报告》所示,父母的关心,是未婚人士最重要的压力来源,男性占比达到62%,女性为51%。仅有19%的男性和33%的女性感受到了来自姨妈、姑姑等亲戚的压力。

  

  如今,随着婚恋思想的不断变化,人们更加追求独立自主的婚恋,不再遵循上一代人的婚恋认知,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并不希望自己的婚恋选择受到第三方的干扰。其中,超过四成的未婚女性,对亲朋好友的“催婚”感到反感,但同样感到反感的男性仅为15%。此外还有50%的未婚男性与40%的未婚女性对此表达出没感觉、无所谓的态度。

  

  人们对婚恋拥有独立的认知,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而不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即便面对父母、长辈施加压力,大多未婚的男女们也不会受到动摇,从而加速步入恋爱或者婚姻,其占比达到了六成。

  包办婚姻已早成过去,在子女的婚恋关系中,父母只是扮演着辅助的角色。一旦子女无法迟迟无法解决自己的恋爱问题,他们也只能通过从言语、行为等方式施加压力,试图达到效果。例如,“一旦岁数大了,就不好找了”、“现在不结婚,等老了谁来照顾你”、“谁谁跟你年龄一样大,孩子都会打酱油了”等等,都是父母、长辈最常见的催婚话术。

  面对“催婚”,未婚人士已总结出了应对经验,通过表决心、转移话题等等方法进行应对。据《报告》显示,有35%的男性表示不着急,29%的女性在口头上积极,但不会有实质性改变。此外,“表明决心,一定会积极恋爱、征婚”,也是27%的男性与20%的女性,应付父母、长辈“催婚”的重要技巧。

  

  父母的催促,初心都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幸福,未婚男女对与父母的爱意行为也表示能够理解,认为父母、长辈都是为自己着想。也有人认为,“结婚不是儿戏,是逼不出来的”、“已经习惯了‘每逢佳节被催婚’”等等。

  尤其疫情下,人们见证了“大爱”下的动人故事,也经历了“小爱”的甜蜜爱情,爱情显得更加宝贵。能够有人牵挂与陪伴,便是一种安全感的象征,能够给予情绪的反馈,也是一种幸福,所以人们更加期待寻找到美好的爱情。其中,超过八成的未婚男女表示,在疫情之下将会更加珍惜当下,期待爱情。

  

  总而言之,“催婚”只是父母表达爱的一种形式,也许对于未婚群体来说,内心无法接受,但很多人也理解父母长辈的情意。即便如此,不少未婚人士仍然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婚恋由自己选择,不受“催婚”的干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