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音响品牌消费市场,“发烧”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发烧友”或“烧友”,代表着音响领域的专业和权威消费者,他们都有自己苛刻的偏好,对音响产品与品牌的判断能力强,尽量追求更好的东西,凡是不认识、看不顺眼的东西,基本上不会去碰。而能进入这些“烧友”法眼的音响产品,习惯上都称为发烧音响。这些音响不仅品质过硬,价格往往也不菲,一般都不少于一万元。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市场绝大部分以往都被欧美音响品牌所把持,国货很难进入。即使侥幸进入,也只能以边缘形式存在,很难形成与国际品牌抗衡的力量。
所幸借势中国近几十年来“大国崛起”,国人逐渐从以前的妄自菲薄转向文化自信,中国音响从制造走向智造,发烧市场也开始闪现自己的“国货之光”,电子管功放、晶体管功放、音箱、音源等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初具风格的本土品牌,它们在各自领域代表着中国音响器材的最高水平,一定程度地构筑了未来中国声的坚实基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以发烧音响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姿态,通过整合全球资源创造性破坏式推出的本土品牌——斯巴赫(S-BACH),在品牌主张与消费市场上的渐行渐显,更为中国声进一步形塑以及品类、品牌扩张提供了无限想像空间。
天地之大,黎民为先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世纪,也是中国大国话语复兴世纪。但斯巴赫深悉,“天地之大,黎民为先”,一个真正大国一定能在大与小、强和弱、有和无、多和少等细节方面做好选择与平衡,为国内人民群众乃至为世界创造正和博弈式的文明财富。“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器物、制度、精神等文化体系中最活跃、最前沿的音响文化创作与制作,理应首先在这方面作好呼应,以让世界能够更多地感知到中国声音与中国善意。而在发烧音响领域,中国的声音与善意理应是什么样子,或者说中国声应该如何在大与小等矛盾上做好选择与平衡呢?
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斯巴赫进军发烧音响市场的一个切入点。众所周知,发烧音响说白了就是“高级家用音响”。作为产品形态,它与一般音响的关系,类似于运动型轿跑车与普通家轿、高级定制服装与普通时装等一样。但作为一种消费形态,其涉及的情境设计与服务要求却与后者有很大差别。发烧音响最初来源于欧美录音室使用的“监听音箱”,乃至现代欧美家用音响品牌的创始人原来都是彼时录音工业界的大咖。因为是录音室使用的专业器材,其对系统集成与环境设计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监听电声系统一般都由专业公司成套提供,光是录音室、听音室的建筑声学设计费用就够买一套不错的发烧音响。因此,发烧音响享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成本,对于家用消费者来说都是天价级别的。
(12吋同轴落地音响)
正如一些烧友反映的,目前中国市场上“真正的发烧音响,几万元算是厚道,遇到几千元的报价简直就要山呼万岁,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器材绝对不在少数”。但这种高举高打的定价方式,也一直遭到很多人质疑。“发烧音响贵有贵的道理,毕竟技术、物料、器材性能以及服务要求摆在那儿。但也不排除一些鱼目混珠的品牌狮子大张口,同时这个行业的规模效应还是没有显现出来,每个单品每年的销量与其他消费类商品相比少的可怜。”一位烧友评价,发烧音响价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国人的文化自信还在路上。“实际上国外很多高价音响品牌的产品都是由中国企业OEM、ODM的,但中国企业的发烧音响产品出口价值最高只是两三万元,而经过国外品牌商转手卖到中国市场的同样产品,价格则往往会翻几倍甚至上十倍。”
(12吋同轴落地音响)
也就是说,发烧音响并不是没有降价可能。事实上,正是这种进出口价位长期以来的天壤之别,让国际品牌代工企业的一群工程师与烧友们看到了商机。他们携带着从发烧音响代工企业学来的研发、生产、设计、销售等经验,在广州组建了一家叫做天朗的音响科技公司,同时创立了高端本土品牌斯巴赫(S-BACH)音响,以做“有温度的声音”为产品卖点,依靠“系统化产品结构、标准化产品质量、人性化服务体系”三大基石,与欧美多个音响品牌建立合作开发渠道,通过多年努力,成功开发了同轴落地音箱、同轴有源监听箱、书架音箱、三分频落地音箱、四分频落地音箱、电子管系列功放、晶体管系列功放等系列产品,在淘宝、天猫以及一些线下渠道都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声音品质与品牌服务都得到众多烧友好评,多项技术及外观设计还获得国家专利。
(15吋同轴落地音响)
“斯巴赫坚持声学理论与真实听感、设计理论与视觉美感、技术提升与艺术升华相结合的产品开发理念,品牌调性上主张贵而不贵,不仅在系统集成上坚持国际领先规格标准,而且在室内环境设计服务上精益求精,无微不至地为客户提供一种贵族式的个性化服务。更关键的是同等音质、同等服务的斯巴赫音响,价格只是相应国际大牌的十分之一。”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斯巴赫高性价比主要来源于中华民族目前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基础,因此,品牌创立之初就确立了以“树立民族HiFi品牌自信,让世界聆听中国好声音”为己任,坚持从设计、开发、材料选择、组合搭配等每一个细节上做好每一个产品,以最实惠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Hi-end系统解决方案。“我们的理想是有一天,斯巴赫音响不仅能够代表中国声 ‘我手写我心’‘我声唱我情’,而且能让世界各国的人们都来消费中国声,让我们的大国之音彻底唱响世界。”
(15吋同轴落地音响)
世界音响,中国智造
但显然,要让全世界都来消费以斯巴赫为代表的中国声,仅靠性价比是不够的。这种路径充其量只会成就又一个物廉价美的“中国制造”。“斯巴赫作为中国本土品牌要真正走进世界发烧音响品牌强林,不仅面临自身品牌塑造以及世界资源整合的问题,还需要解决中国音响品类或者说中国声本身定位的问题。”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负责人认为,作为一个建基于国家品牌之上的民族品牌,一定要习惯用一种站在世界看行业、站在行业看品牌的高度,才能够真正看清自己作为品牌形态存在的来与去,进而为自身的核心价值找到“安身立命”之处。而在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大国之音”环绕的“背景声”中,中国声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态,以及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状态呢?
(T12三分频四单元)
原来,在广州天朗人定义的“世界之声”中,意大利位处南欧,是一个热情而浪漫的拉丁民族,注重美的享受与外官刺激,设计装饰上喜好豪华、复杂、花哨,其声音上热情有韵味、量感充足,与之相应的音箱,不仅外表做工如同意式家具一样豪华精美,音质上偏好热情开扬、醇厚浓烈,给人感官之美,是南欧音响的代表;法国与意大利同属拉丁族系,但位于北欧,声音中有一种特有的清新亮丽、宁静纯朴与悠闲慵懒,音色开朗而不刺激,音质软硬适当而带有弹性,其音响与意大利的相比有着同样明显的音色修饰,但比后者的音响器材比少了几分豪华气派,多了几分飘逸浪漫的高卢气质,影响了北欧大部分音响产品。
(T12三分频四单元)
而与同处欧陆体系的意大利、法国相比,崇尚理性、力量、威严与刻板的德国简直就是一个异数,其鲜明的个性就是没个性。他们固执地认为,音响只不过是一道架在音乐和人之间的桥梁,应该真实完整地再现音乐本身而不是对音色加以渲染,所以他们的音箱外表和声音一般都不追求感官上的直接享受,但这并不是说德国器材只讲究精确而不具有美感,相反由于德国人对细节近乎偏执的执著,其音响声音体现的是一种内在而朴实的深刻的美。日不落帝国潮湿多雾的地理位置、小桥流水般的田园牧歌、昔日的辉煌以及中世纪的文明,造就了英国声温柔细腻、稳重淡定、宽松厚甜的鲜明特点,其音响器材非常讲究格调,性价比高,声音温暖厚重,自成一格,既不像德国和北欧器材那样清澈无染,也不像法国、意大利器材那样浪漫奢华。英国声又分为古典声与现代声:前者为老派绅士的持重伤感怀旧、淳厚浓郁,听这种声音仿佛是与老派英国绅士相交,平淡如水,别后却恍然若失;后者则开扬细致,松灵潇洒,注重声音的开扬通透,音场的准确重现。
(斯巴赫胆机)
矛盾总是对立统一的,中美文化有很多不同,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美国是英国的分支,幅员辽阔,人种复杂,文化多元。很多人认为美国历史只有250来年,但实际上美国文化传承于数千年前的古希腊与罗马,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铝合金”式的实用主义文化。这种实用主义与欧洲文化一脉相承,以真善美中的“真”为核心,坚持没有真就沒有善和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牢牢地建立于诚信的基础上,契约文化发达。与这种文化相应和,美国声的总体特点是动态凌厉、冷竣豪放,既有粗犷豪放、洒脱不羁、举重若轻的西岸声,又有柔和细腻、含蓄蕴藉、宽广明亮的东岸声。据悉,目前世界音响名牌大部分集中在欧洲,而世界最顶级的音响却几乎都在美国。
(斯巴赫胆机)
华夏文化更加源远流长,包容性也非常强,既有夏商礼乐、秦砖汉瓦与唐风宋韵,也有高山流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而且同样奉行实用主义文化。这种实用主义同样崇尚真善美,但以“美”即儒家文化中的“和”美为核心,人脉、关系、计谋文化发达,不太喜欢较“真”,只是在浅层次的器物实证上滞留。影响到音响文化中来就是,有人说中国烧友几乎养活了全世界所有高档音响厂商,因为我们要的是全能:要甜、要劲、要美,要细腻、要宁静、要狂野,要好看、要便宜、要好听。今天听英国箱,很温暖;一段时间后突然听了美国箱,劲!接着见到意大利的美,便嫌美国佬的粗,以及欧洲的纤巧软弱与人工雕饰。就这样没完没了地换,换得床底下都放满了,但自己的独特品味与相应的精气神却还没有形成。
(斯巴赫胆机)
换句话说,中国声音作为一个整体还没有形成自已独有的风格,在音响界也没有中国声一说。与之相应的是,中国制造的音响产品虽然已经占据了世界音响半壁江山,2021年产值已接近3500亿元,能够唱响世界甚至只是自己国内地盘的发烧音响品牌,却少之又少。“世界音响生产制造设计的大头在中国,品牌消费的市场大头也在中国,但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国际性音响品牌,这是当下中国音响界最尴尬的问题,也是中国音响界最具创新创造机会的动感地带。”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负责人认为,“这是斯巴赫诞生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即将音响中国制造上升为中国智造,让中国贴牌变为中国品牌。而所谓‘皮之不存,毛将斯巴赫要成为中国声的代表,必须首先要为中国声‘找魂’。”
但关键的问题是,中国声的“灵魂”到底在哪里呢?
大国之音,天人合乐
资深烧友认为,美国人是牛仔气质,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深沉、纯朴,但过于讲究,变得小气,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认真、刻薄,却无人情味,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但过于疯疯颠颠,没个谱。“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为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给人总体外在印象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以及隐藏其后的的‘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与人的特征与适应,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有多少异族文化曾经意欲并吞或者取代过我们,可最终反被我们包容、吞并、壮大。”
(斯巴赫有源监听音响)
这强大的生命力究竟又源自何方呢?广州天朗人认为是中庸之道!这种中庸不是无用,而是极具东方色彩的伟大哲学思想与文化传承。中国人一直一来喜欢的是“佳作天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哲学上则是“中庸之道”及道家的“无为而治”,以及易经中的朴素的阴阳学术。中国的音响风格同样不脱此窠臼,它应该是一种有别于欧洲诸国的华丽纤细、美洲的热情外露与粗犷奔放,追求准确均衡(中庸)与简朴自然(无为),一种内涵式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恢宏气度,与行云流水的自然韵律。因此,理想中的中国声应该是包容大度、高贵典雅,具体体现为中庸之道与无为而治等两种思想。“中庸之道就是在音响高中低各个频端衔接顺滑,声音表现平衡稳重;无为而治则是音色纯净、返璞归真,没有过多的修饰痕迹。”
(斯巴赫应用场景)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道德经》说过:“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其中隐含的天人合一、天人之道思想,常常作为中国人生存生活的一种最高境界,即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也应该是相生相成、和谐统一的。而斯巴赫的品牌Slogan“大国之音,天人合乐”,正是来源于这种传统,其既强调了斯巴赫即中国声、中国声即斯巴赫的品类代名词身份,又突出了天人“合一”乃至“合乐”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人生修养境界,同时,又因与“西方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谐音,而蕴含了一种国际化的身份。而且,与其它中国声更关键的不同点在于,斯巴赫音响传达了一种真正从“音”上升到“乐”的中国魂。
(斯巴赫应用场景)
“在中国古人看来,‘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音和乐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意思是说,低层次的音,因为违背天道中庸的原则,对人性的宣泄毫无节制,容易使人走向颓废甚至暴戾,最终毁灭人性;而高层次的乐,因为遵循了天道,使人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是入德之门。”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负责人认为,只有符合于道的音才称得上为乐。与这种定位相适应的人群则正如《乐记》所云,“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也就是说,只有“悟道”“知道”“得道””“守道”“有道”的君子,才能真正听懂从“斯巴赫之道”传达出来的音乐。
(斯巴赫应用场景)
由于在大自然里,物体发声的源头是从一个点发出,而同轴单元发出的声音最接近自然的声音形态,所以在设计上斯巴赫特别仿照英国天朗音响模式,同轴单元中的高音体式安放在低音盘中央后面,构成一个单点发声的发音体,以此保证高中低的声学中心在同一点,以真实还原自然中的点声源特性,又和而不同地对箱体结构、选材、网罩、底板、脚钉安装方式、导向孔等进行综合改良,对喇叭单元方案也严苛要求,以保证相位保真度、中频饱满度同时,三频声音层次更加分明、细节感更突出。这也是一些烧友之前反应的所谓“在斯巴赫音响里既能听到天籁之声,又能感受到人性温暖”的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由于既顺应了现代中国大国和平崛起、与世界主流文化共融共生的趋势,又还原了天道自然、天人合一、天人之道的传统文化,斯巴赫可谓传统中国声的传承者、世界声的集成大者与现代中国声的推动者,其还原、传达、表达的那种遵循着天道自然、天人合一的大国音乐,不仅能够让烧友们听到真正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还能够感受到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之间共生共融的人性温暖。也正因为如此,斯巴赫逐渐被一些资深烧友寄予厚望,认为其有可能真正氤蕴和合出现代华夏文明之魂,使人涵养出一种和气的性情,使社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进而潜移默化地配合中国经济社会移风易俗。
不过,所谓“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斯巴赫到底能否承受这种厚望,还需要看广州天朗音响科技公司的进一步修为,以及时间岁月的进一步洗礼与沉淀。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