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博众投资编辑整理。1月4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安卓应用商店和苹果AppStore上架,面向试点地区用户开放下载;1月5日,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用户可在美团外卖中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1月6日,支付宝、微信先后“官宣”接入数字人民币,成为新增运营机构。(博众投资)
经过数年试点,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10+1”格局,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10个试点地区及北京冬奥会场景。截至2021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
博众投资认为,本次官方APP上线试点带来以下三方面启示:
1、官方APP上线展示出的更多细节;2、DCEP对各方影响;3、A股上市公司潜在受益。本次试点传递出央行数字货币更多细节:1、除六大行+招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也参与运营。本次APP显示,六大行和招商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共等9家银行可以作为钱包开立选择。开立钱包后,可选充值银行除以上9家外还有中信、光大、浦发等超过12家银 行。
2、可认为是DCEP第一个钱包衍生功能:子钱包功能,可有效保护数据隐私 当使用数字人民币在电商平台支付时,用户的支付信息将被打包加密处理,用子钱包的形式推送到电商平台,平台不知道用户的个人信息,可有力保障用户个人隐私。
3、验证了此前我们猜测的账户松耦合、账户分级、低级别账户匿名。试点APP钱包分为四类,为满足用户小额高频的匿名支付需求,四类账户数字人民币允许仅用手机号开通匿名钱包,处于匿名状态的四类钱包人民银行、运营机构均不掌握钱包用户实名信息。此外,三类需身份证实名认证,二类需关联勾稽银行账户,一类与普通银行一类账户类似,需线下机构面签。
4、验证了我们此前对于钱包形式的猜测,可能有其它NFC形式的硬件钱包存在本次APP新增了“贴一贴”“碰一碰”入口,即手机NFC和POS收款支付,“碰一 碰”支持离线支付功能。同时,APP显示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的移动设备和卡式硬件钱包, 我们认为,未来DCEP小额钱包可能出现手环、卡包等多种硬件形式。(博众投资)
博众投资认为,未来DCEP推出后将对各方产生影响。
1、对C端消费者:整体使用感影响不大,可能更加包含隐私安全整体看,除硬件双离线环节外,个人使用者感受与传统三分支付差异不大,但由于DCEP钱包在小额场景匿名,同时增加了子钱包功能,在个人数据隐私上可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2、对二层机构银行:利好商业银行增加线下支付覆盖,未来可能更多支付衍生应用首先DCEP的流通将有效提升银行运营效率, 减少运营成本。此外DCEP在线下零售环节加强推广后,商业银行可以增加线下支付覆盖,未来可能在此基础上,增加信贷服务、NYC等更重衍生类服务。
3、对三方支付:主要可能影响线下支付渠道,短期对业绩几乎无影响,长期可能影响增信征信数据获取我们认为DCEP可能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尤其线下环节的影响力,猜测推广环节有极大可能降低目前互联网三方公司商户扣率(即降低到0.38%以下)。
目前三方支付在线下条码支付并无法形成较大盈利,甚至由于推广费用较高实际可能亏损,因此即使线下支付减少,对业绩几乎无影响,但线下支付流水数据是增信服务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可能未来将间接影响信贷类业务收入。
4、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增强政策执行能力数字货币形态下央行可推出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理论上可通过控制DCEP生效状态来引导资金流向;DCEP登记中心的权属信息也能够帮助资金直达实体,防止资金空转。由于DCEP具有具有可编程性,央行可通过电子化数据对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实现可追踪、可回溯,从而对商行起到监督作用,提升货币政策效果。金融监管强度增加。若可以实现账本的全流通链路跟踪,则基于账户监管提升至基于货币全流程监管,由于DCEP可控匿名,即只对中央银行这一第三方披露交易数据,数字货币的可追溯性使得央行基于大数据追踪大额资金流向成为可能。(博众投资)
参考资料:
《DCEP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点评:数字货币APP上线,银行IT软硬件机会》申万宏源证券;2022-01-10;
温馨提示
本文观点由--陈泳智(执业编号A0600620030001)编辑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