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链随品牌纷纷跨界造车 蓝思科技的优势在哪?

在汽车市场,企业跨界造车已不是新鲜事,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已经表示进入造车领域,而索尼在汽车领域动作频频,也一直让人怀疑它要准备造车。

在今年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索尼还发布了一款名为VISION-S 02的全新概念SUV,同时宣布即将成立索尼移动公司Sony Mobility Inc,这更加让人笃定索尼要造车了。

造车新势力的背后,与其说公司战略布局的调整,不如说是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终端消费的核心驱动由“拥有”变为“追求”,消费属性进一步强化,产品迭代加快。感受一下,是不是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路径非常相似?

对产能复制已经驾轻就熟的手机制造业产业链厂商和手机品牌厂商而言,经过前面这些汽车品牌的供应链培育、市场培育,现在进入电动汽车市场,试错成本极少。那么,在智能汽车这个新赛道,跨界玩家们的竞争力如何呢?

汽车玻璃工艺VS消费电子玻璃工艺

汽车玻璃的面积约占汽车表面积的1/3。根据应用部位,汽车用玻璃主要包括前风挡玻璃、后风挡玻璃、门玻璃、天窗玻璃和前/后角窗玻璃等。汽车玻璃要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耐磨性、耐热性、安全性、密封性和隔音性等性能,以保障乘员的驾驶和乘坐安全。

汽车玻璃所用基础材料为以硅砂、纯碱等为原料,经由普通的浮法生产工艺制成,然后经过切割、研磨、抛光、钢化、镀膜、夹层制作等工艺,最终制成夹层玻璃/全钢化/区域钢化玻璃等不同类型的、适用于汽车不同部位的汽车玻璃。

与汽车玻璃相比,手机玻璃在强度、透光率、抗划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则更复杂。

以蓝思科技主营的手机视窗防护玻璃为例,其手机玻璃改版的重要原材料主要是美国康宁生产的特种玻璃基板,据蓝思科技招股书透露,2013年该特种玻璃单价为每平米303.5元,远超汽车玻璃。相比于一般汽车玻璃,其在硬度、耐划性、光学清晰度、平整性等方面有着更优越的性能表现。

业内从业者表示,核心差异化工艺在于熔制下拉工艺、冷成型技术以及离子交换工艺,分别保证玻璃表面质量光滑平整且透光率高、轻薄且均匀、离子扩散进入玻璃内部保证高强度,从而有效提升玻璃质量。

因而,从生产手机玻璃切入到生产汽车玻璃,在技术方面,蓝思科技是有明显优势的。

比如,减薄,蓝思科技具备将汽车玻璃减薄的工艺,能把玻璃做得更轻,这对于智能汽车而言尤其重要,因为要提升续航能力,整个汽车玻璃占了比较重的一个量;其次,增透,未来汽车玻璃如果想做成投屏,各方面都会比较好;第三,增强碰撞抗冲击性,通过蓝思科技的工艺来做玻璃,会更有韧性,比较耐冲击,不容易破碎。

汽车玻璃复制手机玻璃进阶路?

功能机时代(2007年之前),手机视窗保护面板大多为PC材质或PMMA,其造价低,易加工且不易碎,但是也有不耐磨、易刮花、显示效果差等缺点。NOKIA 8800是第一款使用玻璃材质的手机,摩托罗拉V3也是用玻璃作为屏幕,但因为成本高导致普及较慢。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引燃了将玻璃材质用于手机屏幕的热潮,全屏观感清晰、人机交互方便、耐磨等优势奠定了玻璃在手机显示方面的地位。2011年,NOKIA N9首次将2.5D面板玻璃应用于手机,2014年iPhone 6的发布使得2.5D玻璃面板设计迅速普及。

手机产业链随品牌纷纷跨界造车 蓝思科技的优势在哪?

手机玻璃发展史。数据来源:电子发烧友,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复盘手机玻璃盖板发展史,2007年苹果开启大玻璃屏智能手机时代,智能手机全球出货规模迅速提升,在2015-2016年达到峰值。对比2016年前后,以苹果为例,产品迭代周期由12个月缩短为9个月,单代产品机型上市个数由7个上升到13个,屏幕盖板也随之衍生了3D、柔性折叠、指纹识别等功能。

作为人机交互的核心载体,手机玻璃在满足必要的清晰、坚硬的要求后,市场需要更多的新卖点来刺激需求。因此,以外形美观、使用便捷为技术突破方向的新功能,成为智能手机屏幕玻璃更新迭代的核心驱动力。

与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变革类似,随着整车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消费者更加偏爱迭代周期短、更新换代快的产品,追求个性化消费。因而,对汽车玻璃美观、轻便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未来,智能汽车由出行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发展,人们在车内停留的时间会更长,消费者对舒适性、美观性、智能控制的要求会大幅提升。而具备轻薄、透光、强度高、可调光、可投屏、可触控,且美观时尚的玻璃材料,显然是最佳选择。

这意味着,智能汽车将会在更多的场景中使用玻璃材料!

或许,届时,车上的任何一块玻璃都是一块具备驾驶操控、娱乐休闲、智能语音、手势交互等功能的显示屏。两一方面,玻璃的智能化、轻量化又将进一步推动单车玻璃使用量的增长。未来,大面积的智能化玻璃可让车辆成为可定制化的空间,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画面,像家庭影院、娱乐休闲、游戏交互、在线办公等。

显而易见,从智能手机领域跨界而来的玩家们,对于智能汽车玻璃材料的迭代及发展趋势,相较于传统玩家,会更有心得。

技术沉淀+洞悉产业趋势

或许,对于一个新入局者,我们往往习惯用挑剔、审视的去看待,或者也可以说,我们对于新事物的研判难以摆脱路径依赖。这种思维方式,在那些高速成长的行业,如果用做产业分析、投资研究,却是大忌。

还是以前面提到的蓝思科技为例。它一开始是专攻手机视窗防护玻璃,后来从玻璃逐步扩展到蓝宝石、陶瓷等材料,接着又扩展到指纹模组、塑胶件、声学器件、金属外壳等部件,然后从消费电子延伸向新能源汽车,研发、批量生产了包括车载电子玻璃及组件、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组件、大尺寸新型汽车玻璃(如天幕、侧窗、挡风等)、反光镜、后视镜等产品,并依靠已有的技术积淀,不断探索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

对于蓝思科技这样一个技术实力雄厚,同时又经历了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发展全过程的玩家,从生产手机玻璃切入到汽车玻璃,这背后是对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从2015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蓝思科技目前已经成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级供应商,并与宾利、保时捷、奔驰、现代等20多家汽车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一长串的合作名单,恰恰证明了,蓝思科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跨界玩家的优势凸显。

十多年前,从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迭代,当时的手机霸主NOKIA节节败退,而苹果凭借着iPhone迅速崛起为智能手机的王者。那时的苹果,对于功能机厂商来说,也是一个跨界玩家,但谁能料到,在随后的几年,它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呢!

如今,汽车行业正进入智能汽车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事物,一个增量的市场,未来必定属于那些既有深厚技术沉淀,同时又洞悉产业发展趋势的玩家。至于是“传统玩家”还是“跨界玩家”,只不过是外界给他们打的一个简单标签,又何必当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