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是当前科技界争锋的焦点。
过去欧美公司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先发优势,近两年在国家引导和支持下,我国本土自动驾驶公司已有后来居上之势,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正在与地方政府共建基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国内首个城市级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项目近日已在湖南省衡阳市启动测试。
在衡州大道、蔡伦大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上,时常有印着“蘑菇车联”字样的自动驾驶公交车、网约车驶过。
(图:蘑菇车联车辆测试)
道路旁的工作人员,也在紧张地记录数据、调试设备。该测试项目是蘑菇车联参与打造的衡阳“车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根据公开资料,蘑菇车联是国内自动驾驶全栈技术与运营服务提供商,拥有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该公司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技术路线、并具备大规模落地能力的自动驾驶企业。
项目业主单位衡山科学城产业发展局局长唐俊华向记者表示,项目正在各级政府和多部委指导部署下正常、有序、快速推进中,有望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初交付一期38公里数字化智慧道路,并实现多种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辆的试运行。
近日,为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推动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有关任务和《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相关部署,交通运输部决定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工作,国内自动驾驶领先企业再获政策加持。
“衡阳模式”日趋成型
今年3月,蘑菇车联与衡阳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智能终端、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等多个领域 合作,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在城市大规模落地运营,力图将衡阳打造成国内智慧交通创新示范城市。
据衡阳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设计里程达200公里,总投资额近5亿元,是全球已公布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项目。
蘑菇车联衡阳项目负责人堵旦江向记者表示,衡阳智慧交通项目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承接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包括在主干道每隔数百米部署激光雷达、摄像头、路侧通信单元和边缘计算服务器,实现交通元素全覆盖的城市级3D交通数字模型。第二,提供城市级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辆升级和车队运营服务,包含公交、出租、巡逻、清扫等公共服务车辆。第三,在道路基建完成后,依托云端的“城市交通大脑”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实时动态的交通统一管理平台,并为普通用户提供新型交通服务,包括数字孪生、车道级导航、车道级数字信息呈现。
据悉,衡阳当地交管、工信等多部门已联合制定了符合地方规范的智能驾驶上路运营的标准,并发放相关运营牌照,以保证蘑菇车联的运营车辆合法有序上路。
正处于试运营调试阶段的衡山科学城项目已展现出了较高的成熟度。
该项目一期投资7500万元,蘑菇车联将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向业主方交付一期38公里数字化智慧道路。
据唐俊华介绍,目前调试非常顺利,未有事故或故障出现。
(图:衡阳街头的蘑菇车联测试车辆)
在衡山科学城现场,有园区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最近蘑菇项目非常出名,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围观”。
“甚至有人多次冲到车辆前面,试了多个角度想卡停产品。不过车辆表现很稳定,没出过事故。”该人士称。
有专家预计,衡阳项目整套方案落地以后,衡阳城市整体数字交通建设将得到巨大提升。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和日趋成型,一套覆盖城市交通新基建工程建设、大规模自动驾驶车辆落地和城市车队常态化运营全链路的智慧交通“衡阳模式”也已初具雏形。
以“车路云一体化”方案为抓手,蘑菇车联智慧交通项目的落地,还将带动衡阳智能网联技术装备的市场推广和汽车产业发展,为衡阳带来新动能、新业态,助力这座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面向自动驾驶未来的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示范。
打造“中国方案”
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是我国发展智慧交通和数字经济的核心抓手之一。
很多行业人士均指出,2021年是中国“自动驾驶落地元年”。对此,蘑菇车联创始人兼CEO朱磊向记者表示,现在做自动驾驶最好的土壤就在中国。
“这个行业是未来30-50年,几代人最好的时代机遇。”朱磊称。
中国要做的新一代自动驾驶,也需要拥有融为一体的“中国方案”。
所谓“中国方案”,就是指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要满足中国的基础设施标准,满足中国的运营标准。而这些运营标准,需要政府与企业一起通过实实在在的落地去摸索和开拓。
蘑菇车联当下践行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正是自动驾驶“中国方案”的最优解。
车路云一体化自动驾驶的优势,不仅仅是解决单车智能的安全和成本难题,还承载着实现智慧交通的使命。
在“新基建”的推动下,智慧交通已经成为中国交通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国家打造交通强国的重要环节。
在衡阳项目合作中,蘑菇车联在半年多时间里完成了多项自动驾驶在城市实际落地运营层面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沉淀了一批相关管理规范和运营标准。这些经验或可为未来更多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及运营提供借鉴。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牛冲 报道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