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平安”,我们总是这样说。父母对远行游子的嘱托,聚会散场后的朋友话别,卡车上贴着的一副“一路平安”,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点,跨越时间与空间,祈愿平安。在城市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日奔波其间,他们与我们共同的出行成为城市脉动的一部分,他们有很多种名字,“网约车司机”“师傅”“物流司机”,我们也有很多种名字,“网约车乘客”、“您好,手机尾号XX的乘客”、“跟车副驾驶”。技术能为每天穿行于城市的人们做点什么?2021年,移动出行行业告别野蛮增长,“老”行业卷入“新”战局,市场进入存量博弈阶段,但同时隐隐有新的增值点浮现,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风向转换,司乘双方的安全体验悄然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手。在钛媒体与ITValue联合推出的《数字价值观察室》首期 视频访谈栏目中,“安全”及背后支撑安全的体系,这一出行行业近期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成为了讨论的重点。
与会嘉宾(包括福佑卡车的技术合伙人陈冠岭、嘀嗒出行联合创始人李金龙,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副院长战静静,以及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围绕“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安全”问题,探讨未来移动出行的安全观念,以及技术在安全出行中的作用与价值。
看得见的安全
对于出行的安全与否,用户有直接的感知,不论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网约车,还是面向企业和个体户的物流车,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亟需构建一套严格的安全体系。
李金龙提到,出行属于八大民生行业之一,关系到大众用户出行的安全、幸福感和获得感,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在这样一个行业里,发展的出发点,一定是强调把系统性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合规发展和安全运营就是降低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基石。”以嘀嗒出行为例,拼车出行安全的风险点分为四部分,市场准入、上车之前、上车中和下车之后,嘀嗒出行在这些环节中都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嘀嗒出行通过合规发展和技术赋能并举,与国家顶层设计相一致,拥抱监管,不给道路添堵,构建扎实的安全体系,通过数字化和低碳出行技术面向未来发展。譬如在准入关最核心的背景和信用筛查,嘀嗒出行采用了三重审核机制,机器辅助、人工筛查和复审,并且司机在成为车主前还需通过安全考试等等,目的就是为了在准入阶段风险降到最低。货运和网约车行业的安全风险有共性,也有不同。陈冠岭也十分认同准入机制的重要性,在准入审核上,货运司机是否持有合格的“四证一卡”,是否有过危险驾驶、恶劣事件等,都成为货运司机能否上岗的重要判断标准。值得注意的是,从数量上看,货车占所有汽车保有量大概只有10%,但是发生事故的比例占到了30%,货车致死事故更是占到了50%,远远高于货车本身占比,所以货车安全的管控风险更加严峻。
“出行行业本质上是围绕着‘人’做服务,从货运的角度来说,货运更应该关注‘人’,人决定了企业是否能走得更远”,陈冠岭说道。
看不见的数字技术
出行工具的变迁,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从出行靠双脚到汽车遍地跑,我们的出行方式变得多样化,出行安全的管控方式也在应时而变,任何时代都会有新的安全问题产生,同时也会有新的安全技术来解决问题。当下,数据安全是出行行业面临的绝对红线,合规发展的前提是监管清晰。战静静表示,在看不见的数据背后,还有看不见的数据监管。例如2021年9月1日实施的《数据安全法》,界定了什么是数据,数据边界在哪里,并且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下一步则是重点监管和保护。只有确保司乘双方的人身安全,行业数据的监管安全,才有整个出行行业的健康发展,安全的优先级甚至要高于效率。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用户拿出手机点击出行APP时,数字技术就已经融入其中,计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的高速网络通道、海量大数据、AI智慧分析使得叫车定位更精准、接单调度更快捷、司乘驾驶更安全。举个例子,从乘客维度,云+AI技术,可以实现导航定位精准到“亚米”,比如打车人所在的地方有立交桥,导航可以精准定位到你是在桥上,还是桥下。胡维琦介绍,从安全角度,华为云主要通过AI和大数据提醒打车人的安全。比如,乘客上车之后,会有智能客服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如果行车路线产生变化,还会继续提醒乘客。同时,乘车过程中还会收集语音,通过AI分析一些敏感词,识别乘车过程中的一些潜在危险;从司机安全的角度,数字技术应用更多,例如疲劳驾驶提醒,以及司机运营过程中的身份识别,司机上车后,需人脸登录,成功后进入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每N秒完成一次人脸识别,若15 /30 次检测不通过,则上报“司机不匹配”告警。这一切“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安全”背后,都有数字技术的身影。胡维琦表示,无论是客运平台,还是货运平台,尽管在整体业务流程和场景上有差异性,但是底层的数字技术需求反而是趋同的。以空载率问题为例,针对货运和客运的不同场景,华为云主要通过车辆调度算法技术平台,来帮助供需两端实现车和人的匹配,或者车和货的匹配,来降低整个系统的空载率。如上应用中,不难看出数字技术扮演基础底座的作用,上层应用愈是复杂,底层数字技术就愈需要统一和简洁,化繁为简应对不同的场景化问题。
华为云专注于底层技术,与各个出行平台通力合作,出行行业的平台优势、运营优势,再加上华为云技术优势双重叠加,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司乘体验,更安全的司乘体验。
看得见未来出行,也看得见未来安全
出行平台并不是暴利行业,某种意义,出行行业集体走在一根平衡木上,面临“安全与增长能否兼顾”的终极命题。答案是肯定的。历来安全监管都不是为了消灭一个行业,而是让行业的大多数受益其中,出行行业也是如此。胡维琦表示,国家监管下的安全要求是企业的经营红线,也是出行行业司乘双方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司机的人证核身,还是对整个行驶过程的记录,这些安全带来的成本增加是必需的,但是在安全基础之上,产业链厂商可以发挥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实现效率的提升。结合华为云的观察,从数据存储维度,过去行业的普遍做法是一份数据存几遍,数据的多次拷贝和存储,带来了一定成本的增加。华为云可以提供一份数据多次使用的方案,实现效率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与此同时,出行平台经常会遇到浪涌需求,企业自建数据中心无法满足业务需求,通过云计算的弹性能力,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业务波峰波谷的算力需求。出行行业在安全上面已经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手段,但是客观来看,现有技术和安全管控的方式手段,也会受到外界条件制约,部分来自于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部分来自于技术本身的限制,部分来自场景不够丰富等等因素,出行企业正在探索技术与场景结合的实践路径。未来,出行行业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又该怎样随之丰富数字技术的安全能力?
战静静在展望未来出行时谈到,时下火热的元宇宙或许也是未来出行的形态之一。“无论是在真实的世界,还是在虚拟的世界,‘人’的移动需求都是存在的,假设真的进入到元宇宙时代,我相信那也是一个需要出行安全的世界,希望我们可以带着真实世界更好的体验和成绩,在虚拟世界中有更好的基础和更大的进步。”元宇宙尚远,自动驾驶渐近。畅想一下,当自动驾驶进入现实生活,自动驾驶平台加上汽车操作系统,是整个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基础,让人担心的是,出行行业会不会面临另一种系统安全风险。“补漏趁天晴”,安全防控也是如此,技术储备和投入要跑在行业之前,才能在行业出现新问题时快速解决。在出行行业的前路上,华为已经将大数据、地图、AI和自动驾驶等能力提前积累。以自动驾驶能力为例,华为的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内核已经通过了Security领域高等级信息安全认证(CC EAL 5+)认证,可以提供车规安全隔离引擎,自动驾驶测绘平台等产品,具备从运维安全、接口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各个角度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来确保整个自动驾驶的安全。
“技术发展是向善的,安全出行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未来华为云会持续深耕出行安全领域。随着技术和基础设施环境的不断成熟,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现在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未来都会有答案。”胡维琦肯定地表示。
真正的安全,来自于每一股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