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与数字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共识。11月3日,在2021腾讯数字生态大会智能教育专场,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帅正式对外发布了混合式教学平台和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品牌。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王帅
王帅认为,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融合的载体,混合式教学平台可以帮助高校在教学信息化方面,有效突破建设成本高、底层核心技术缺失、教学业务场景割裂等建设瓶颈。在保证整体教学过程数字化的同时,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功能,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王帅指出,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将依托腾讯教育在校企合作教育平台的积累,构建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实践转化、技能等级认证、人才就业推荐的人才培养全闭环体系,携手高校共同探索新时代数字化人才培育新模式。
王帅表示,未来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将持续整合腾讯内部及生态岗位资源,最终构建完整的产业人才生态库。
以下为王帅演讲全文:
大家好!下面由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过去两年腾讯教育在高教领域的一些探索。
两年前,腾讯教育在武汉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联盟,这件事情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感谢各位教育同仁的信任,在“停课不停学”联盟的发起过程中,腾讯教育也算是交了一个不错的答卷,比如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企业微信等等,承载了很多师生线上学习的需求。
当下,高教领域对线上线下的融合有很大的需求。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如何从原来纯线下的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其实是有很多场景驱动的。比如解决海外的学生回不来怎么上课,以及解决一些跨校区的学生一起上课的问题。过去大家一直尝试了很多场景。在2020年5月30日上海高校国际青年者启动论坛的仪式上,有1000余名学者在现场同时开启视频,当时的场面非常震撼,这也算是开启了线上线下论坛的新方式。
后疫情时代我们在反思很多问题,其中大家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能否把线上线下融合教室作为未来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过去为什么没有这个能力直接去承载由于疫情带来的线上教学需求呢?原因有很多,但是简单整理起来有三个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过去以硬件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更新迭代的问题,因为好的平台一定是要能够更快迭代才可以跟得上市场和潮流的;
二是底层核心技术的缺失。因为一提到到线上,就需要很多核心能力的建设,比如通信的能力、发消息的能力、音视频的能力,再到线上检索的能力。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以腾讯为代表的公司现在把这些技术做得非常开放、非常易用;
三是业务场景的割裂。过去很多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各个教学版块有各自的核心诉求,同时各个系统使用之间是割裂的,造成了数据不融通,用户使用起来也不是太方便。
腾讯教育要做的核心解决方案是回到用户的,解决学生、老师和管理者的核心诉求,通过体系化的平台把他们的核心需求连接起来,最终实现教、学、管三位一体。最本质的就是,结合腾讯科技和线上的能力,把这个能力和原来传统的教学、传统的线下需求做 的结合,最终提供一个全新融合的教学场景。
同时,在融合的教学场景中,我们要做到更灵活的适配。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当年刚支持“停课不停学”的时候,有一个数学老师,因为他习惯在黑板上写各种公式去教学生,但在当时,他如何在线上实现呢?他先把手机对着一张白纸固定好,然后在白纸上写各种公式和画图,把原来黑板上的东西还原到白纸上,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景。
随着技术不断的迭代,在今天我们支持线上线下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既要支持老师通过电脑和手机轻便的实现线下线上的教学场景,还要支持分组式研讨、虚拟仿真教学等其他的场景。因此,我们要做的是让软件可以更快地适配各种场景,让用户可以方便地购买硬件进行融合使用。当然最终我们希望不要给老师和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可以让它常规化地使用,更方便、更易用。
最后就是数据,数据是做决策的核心依据。我们未来希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平台能够沉淀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从小到一个课件的更新,到大到优秀教案和优秀老师的评选,都可以有更多的数据支撑,让数据帮助我们做决策。
接下来,我给各位老师汇报一下腾讯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腾讯产业互联网学堂主要围绕的是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最早在2017年,腾讯就和教育部签署了产教融合的合作协议。过去几年,我们先后和天津大学、北航、深大有了非常深入的合作,同时也借助腾讯的资源优势在拉动政府、学校和企业三端联合,去打造一些产业基地。产业基地要解决什么呢?核心就是要解决学生实践就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经过培养的学生最终能够在产业基地里面进行实习,甚至就业。
刚才讲到了产教融合,很多人可能在想,腾讯做产教融合到底有什么优势?我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比如工业质检可以说是过去三年AI领域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因为大家都认为通过AI去赋能传统工业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腾讯当时接触了一家做手机配件的企业,这家企业在腾讯进去之前已经花了5000多万元,先后有5家AI企业进行尝试,最终的结果都不是太好,所以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他们对这件事情是抱有不太看好的态度的。
腾讯进去以后,首先洞察了行业的痛点,行业的痛点存不存在?真实存在。因为人工质检的成本高,同时人员流失多,新招的人素质差异又很大。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过去我们想的AI都是非常高大上的,用CPU、GPU不断做算法的优化和迭代,但是AI真正的落地是要理论和实践 结合的,比如我们的博士要和工厂小妹去讨论什么样的产品是合格的、什么样的产品是不合格的,我们怎么选择标注样本呢?AI需要有大量的标注样本支撑。
最终腾讯做了第一版解决方案,在实验室里模拟数据效果非常好,是0.02%的漏检率,但是在实战场景里,这个比例一下子翻了10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通过算法和实践的结合,我们最后实现了0漏检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同时我们的检测效率是人工的7倍。
因为腾讯已经有数字化转型和AI场景应用的实践经验,所以能够面向全产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培训。腾讯过去已经和120家中国大型企业、金融企业,还有地方政府进行了深入合作,也输出了很多行业内高度认可的课程和实训内容。
在面向高校的时候,腾讯希望 打造的是理论加实践的结合。围绕腾讯过去的经验,比如说在区块链领域、在大数据领域,腾讯都有很多的经验沉淀,腾讯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经验转化成课程体系、实验室、实训等内容,最终输出到学校。最核心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这个是腾讯产业人才培养的全景图。腾讯以教学练实训为核心,通过赛事和培训认证,跟学校和社会做更多的融合,比如短训营和产业学院合作,以及和政府联动的产学研基地,最终把腾讯在技术方面的优势输出到学校,并不断进行迭代和更新。
最后我介绍一下腾讯的人才生态库的建设,人才培养最核心的“最后一公里”就是就业。首先,腾讯的毕业生校招是所有互联网公司招收数量最多的,仅2021年腾讯自身招收的校招学生就超过了5000人,再加上腾讯的生态企业,其实这个数字是非常大的。
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完整的产业人才生态库,最终解决学生就业匹配和企业招工匹配的问题,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