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小微企业,而他们中间很多企业,都在越来越规范的商业制度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困局,由于企业资金和规模受限,这部分市场也被很多大型服务公司称为“鸡肋”。
畅捷通却从这些“小生意”成就了大事业。作为用友旗下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畅捷通多年来专注服务于小微企业,并率先开启共生共赢的生态合作新模式,以多维度的数智赋能推动小微企业数智化成长,并为小微企业服务产业贡献更加巨大的新价值,并在今年成功入选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截至目前畅捷通已经为超过200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财务及管理服务,并在小微企业云财税服务市场占有率持续保持第一。
“云时代到来给小微企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机遇,围绕着小微企业云服务有千亿级市场规模,随之而来的生态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也将提速。”畅捷通总裁杨雨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云服务市场空间广阔
畅捷通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的云服务业务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且全年云收入预计依然会保持高速发展趋势。面对记者的采访,杨雨春表示,这一成绩单背后,是畅捷通专注深耕小微企业这一独特赛道并进行云服务转型的结果。
他告诉记者,中国目前有4000多万个小微企业和9600万个体工商户,并且平均每年以千万级的增加,随着中国经济结构中国鼓励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落地,小微企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打破旧的经营理念,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低数字化走向数字化与智能化,已经成为摆在每个小微企业面前的重要命题。他对记者坦言,相对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往往受到体量和资源局限,导致财税管理相对落后、信用数据缺失,从而使得经营成本、利润率、融资能力等都处于劣势,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降低了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既便宜又好用的云解决方案实际上提供了小微企业和中大型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杨雨春说。在他看来,随着云网端技术进一步融合,基于云构建的商业基础设施服务不断完善,对于小微企业来讲将会极大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自身经营成本的结构性优化。
他向记者介绍,基于阿里云等底层的云架构,畅捷通的主力产品已经全面实现了云原生,并根据企业规模和价格敏感度形成三层金字塔结构云服务体系。金字塔顶层是处于头部的小型企业,大约有300-400万家,通过2-3万的客单价,公司提供的类似瑞士军刀型云ERP的标准化功能,可以一体化地解决他们在管人、管钱、管物流、管营销等方面绝大部分的问题;处于第二层的小微企业数量大约有600-700万家,公司主要为他们提供财税类SaaS工具,平均客单价2000元左右,和以前的软件包不同,这类工具是实时在线、全面连接的一体化终端,能够实现小微企业票财税银档等全面的打通,极大的节约人员成本;处于第三层大约数千万规模的小微企业群体,目前往往会采取会计代账的方式进行财税管理,因此,公司主要通过为全国2万多家代账公司提供畅捷通易代账服务,进一步对这些小微企业赋能。
构建云服务生态圈
以生态开放之姿,创共荣共生之局。杨雨春表示,阿里、华为这样的云服务基础平台提供商,将会形成一个大生态,而在这个大生态里,针对不同领域和场景,又会形成一个一个的小生态,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真正实现数字化革新。
在近期召开的云栖大会上,畅捷通邀请商米科技中国区总经理孟小杰、大象慧云首席技术官陈皓作为新零售生态的重要合作伙伴,发布了T+Cloud新零售云产品,这些软硬件合作伙伴,正是畅捷通围绕着小微企业云服务构建的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此同时畅捷通也将积极帮助2000余家渠道伙伴加速向云转型。“畅捷通加快拓展生态合作伙伴,主动开启集成与被集成的生态合作新模式,通过生态的内外协力作用,赋能内部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巩固核心竞争力。”杨雨春说。
他表示,下一步畅捷通要做的依旧是推进智能商业在更多小微企业落地,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一方面赋能伙伴,链接更多小微企业,同领域中的生态伙伴充分合作,真正解决小微企业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市场也已经涌入诸多玩家,其中既有专注垂直领域、发展多年的技术公司,也有不断布局的科技巨头,更不乏新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对此,杨雨春预计,在畅捷通一直深耕的小微企业云服务领域,在五年内行业将会形成3—5家巨头企业,围绕着细分领域也会形成多个生态圈。
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码:01588.HK)是用友旗下成员企业。作为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财会及管理服务提供商,公司秉承“用创想与技术推动小微企业发展/进步”的使命,以员工快乐工作,成就事业,分享成功的平台为愿景,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社交化、个性化、服务化、小量化的生意管理支持。
了解更多有关畅捷通的信息,敬请登录http://www.chanjet.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