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在哪里?如果20年前我们提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会是书籍。浩瀚书海,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通路,从最早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到后来纸草所带来的巨大改变,使得知识以相比以往低得多的成本而广泛传播。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传播”进入到电子化时代,互联网让知识以字符的方式得以超大容量存储、实现一键传播分享。一个小型服务器所带来的知识容量就足以超越一座大型图书馆。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也就让大量知识在网上而非通过书籍实现传播,电子书成为重要的知识工具。因此,10年前再问“知识在哪里”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网上”。
如今,我们进入到又一个全新的知识传播时代,即短视频“知识+”时代。短视频包含了图像(画面,视觉)与音频(声音,听觉)。因此它能够以更加直观、易懂、有趣及多样化的方式,去传递视频制作者想要表达或者呈现的知识。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短视频传播可以将知识分解为一个个细节点,从而持续输出知识信息量,如此就能让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知识。
短视频“知识+”也让知识创作者与受众的连接更加深入。汪品先,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汪品先院士一直致力于海洋科普,抖音粉丝46.7w,带着无数年轻人共同遨游在蓝色知识世界当中;曹则贤,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最擅长的是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与物理学结合,曾靠一条物理学解析异地恋的视频,让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一夜涨粉百万。
来自各学科的知名学者走出书房,通过短视频将自身多年所学所思,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科普信息,而越来越多的人则通过短视频,获得了以往求之不得的“高阶课堂”。以往知识传播只能实现1对10、1对100,如今则通过短视频实现1对100的N次方,知识传播完成了用户裂变,国民知识水平和认知在无形中不断提升,某种程度上,短视频“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持续扩大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全民人文知识基座。知识短视频热播现象的出现,也正伪了之前个别“短视频是精神鸦片”的偏激片面之词。当诸多知名学者与年轻人通过短视频连接,共享对于世界的洞察与分析,也就展现出短视频知识内容的张力和发展可能性,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引路明灯。
短视频的信息获取门槛相比于图文、音频更低、受众更为广泛。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偏僻乡村的一介老妇,虽然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可能识字率不高,也能通过观看音频的方式与城市白领共享新鲜资讯和知识,知识通过短视频以更加普及的方式传播,知识创作者也将获得更多的受众,社会多年呼吁的城乡教育均等有了更具的落地载体,这也就进一步提升了知识的社会价值。
由此可见,“知识传播”的广度和宽度取决于两个标准:研究和创造知识的“智慧供应者”达到一个量级,而知识以符合社会所需的低成本方式进入到千家万户。短视频“知识+”首先实现了截止目前最低成本、最易被社会各个群体所接受的传播方式,受众的激增与积极的互动,又让更多的知识创作者看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广阔空间,从而带来知识“供应侧”创作者、知识数量和质量的双向提升。最终,以短视频为中介,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庞大的思想市场,这个市场的容量越大,大众的“知识获得感”就越强。
黑格尔说:“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通过短视频传播的各类学科知识,知识与“普通人”的接触面日益广泛,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于无形中塑造出不一样的时代面貌,在与大众、时代的互动共促中变得富有生气、不断丰富与进化。而 “知识+”也让短视频除了给人们带来休闲娱乐、精神消费、电子商务等功能外,还将为个体与社会带来多重深远价值的内容服务,从而更富有生命力、也能走得更远。(文/远山)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