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巨头股价频频重挫,属于互联网公司的投资时代俨然已经落幕,接棒互联网时代的有望是新IT时代。
突袭的疫情催化各行业迅速做出改变,能够获得市场认可的公司多是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先行者。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让传统IT基础架构捉襟见肘,传统企业开启整个IT框架的升级已经势在必行,而这也正是“新IT”的价值。
积累“端”产生的海量数据,建立属于企业自身的数据库,利用“边—云—网”提供的高性能计算能力,辅之先进的AI算法,通过总结行业的过去,学习行业的发展,预判行业的未来,从而实现更高效的管理,亦形成行业智能。
这种由“端—边—云—网—智”相结合所形成的智能化ICT技术架构突破了传统架构“端”的限制,基于行业的变革从而提供体验更佳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这就是“新IT”。
8月11日,中国“新IT”代表企业联想集团发布2021/22财年第一财季业绩,营业额1094亿元,同比增长27%,且各条业务线均全面向好。
除各条业务线营收持续增长外,最让投资者感觉惊喜的要数集团利润“蜕变”式提升,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19%。从这份财报开始,联想集团正式进入新的利润增长曲线。
促使联想集团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新成立方案服务业务集团(简称SSG)业绩的爆发,这是联想第一次正式对外公布SSG的业务数据,就广受市场认可。
尽管SSG增长趋势不错,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且保持较高增速,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延续目前的趋势,SSG将会是联想未来的业绩增长重点。
“新IT”的核心正是基于强大的“端—边—云—网—智”构架,向传统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数字转型解决方案,专注服务的SSG正是“新IT”成果的直接体现。
对于未来而言,“新IT”打破单一企业的限制,从行业切入赋能企业,实现由有界向无界的转变,重新激发传统企业的新增长。
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百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位。与美国企业相比,我们企业数字化转型空间更大。联想在这个新蓝海市场战略布局不仅早而且深,有机会 赋能各行业的企业孕育新的转型机会。
基于此,SSG业务全面爆发,这是联想集团实现“全球新IT龙头”的关键一跃。
01.开启全新利润增长曲线
这已经是联想第N次刷新业绩纪录了,公司业绩再迎史上最佳。
不同于过往营收规模上的突破,本季度联想真真切切的在净利润上实现“蜕变”。净利润30.1亿元,同比增长119%。净利润率2.8%,达到多年以来的新高。纵向来看,联想集团的净利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未来有望开启全新的利润增长曲线。
从财务角度分析,影响企业净利润的无外乎两大因素,其一在营收端,其二则是费用端。
首先聚焦费用端,联想集团2021/22财年Q1销售费用、行政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为54.9亿元、52.6亿元和30.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3.9%、22.9%和39.8%。并没有过分节俭,而是处于健康有序的增长趋势中。
尤其是在研发方面,联想集团Q1同比暴增近40%,并承诺在目前每年百亿的研发投入基础上,未来三年内实现进一步翻倍。
大多数净利润暴增都是建立在开源节流的基础上,但本季度联想却在不节流的情况下完成突破,侧面证明公司营收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本季度联想业务线的最大亮点来自于首次公布财务数据的SSG,营业额达76.5亿元,同比增长38%,占收入的7%。在成立首个季度,SSG就为联想贡献了17亿元的运营利润,同比增长51%,运营利润率高达22%。
全力赋能产业革新的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简称ISG)方面,本季度营业额达118.5亿元,同比增长14%,且亏损收窄至7000万元左右,进一步“逼近”盈利。尤其在中国本地,联想ISG业务已经率先实现盈利,营业额同比增长58%,显示出超强的营收潜力。
传统优势业务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简称IDG)本季度营业额达947亿元,同比增长28%,斩获运营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43%。运营利润增速远高于营业额增速,说明联想IDG业务的效率显著提升。
进一步拆分,联想个人PC业务继续强势表现,仍旧蝉联全球PC出货量第一的位置;非个人PC业务增速显著,在IDG业务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5%提升至18%。
IDG业务稳健增长,ISG业务接近扭亏,SSG业务全面爆发,多条业务线全面向好,助力联想集团全面进入增长新时代。
02.“教科书”级别的前瞻布局
联想SSG集团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管理层多年来的持续布局。
从2009年开始,联想集团就成为资本市场中的璀璨明星。当时投资者想要盈利很简单,只需要买入联想,并且始终持有。联想集团股价持续攀升背后的逻辑清晰,主业的持续发力让联想不断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成为世界第一,从而建立坚不可摧的品牌护城河。
回溯PC行业发展史,就能看出联想集团的不易。
在2012年之前,虽然全球PC龙头的位置数次易主,但却始终被美国厂商所占据。上一任“国王”是惠普,占据“王位”长达6年时间,直至被联想超越。
在当时,PC行业是最火热的赛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筑基者,整个PC行业处于持续增长中。但在2011年达到销售顶峰后,行业规模开始收窄,而在这个过程中,联想却不可思议的完成逆势增长,行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尽管联想表现优秀,但无奈当时行业颓势尽显。最终,2016年疲软的行业叠加移动业务不及预期,导致联想集团遭遇有史以来的最大困境,亏损的业绩消弭了投资者信心,股价面临业绩与估值双杀的局面。
面对困境,联想管理层没有放弃,而是坚定转型,开启“三波战略”:
第一波巩固PC硬件业务的行业领先地位及盈利能力,这构成了联想集团的基本盘;第二波大力孵化移动和数据中心业务,寻找公司第二增长点;第三波投资新兴智能设备和云端模式,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
回过头看,当初联想的“三波战略”已经具备“新IT”的雏形,从那时起联想集团就坚定了做服务的道路。
当时,整个行业陷于混沌之中,行业投资者纷纷陷入迷茫,但联想管理层却依然能够准确洞悉行业的未来,这为后续集团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的指导。
此后三年,联想集团始终坚定不移的贯彻“三波战略”,在渡过业绩阵痛期后,联想的业绩也从2018年开始出现回暖。
2019年,联想集团管理层在“三波战略”的基础上,深化提出智能化变革“3S战略”,从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设施(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三个维度发力,围绕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能源等各行各业,赋能行业智能化转型。
在同年11月举行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还提出意义深远的“端-边-云-网-智”的架构体系,这也成为“新IT”真正得以落地的技术框架。
无论是初期的“三波战略”还是如今的“3S战略”,联想管理层都是在 洞悉行业发展基础上进行的布局。得益于公司管理层的精准调度,联想战略屡获成功。
尤其在疫情突袭后,传统企业一度面临停摆,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但正如硬币有两面,经济亏损的B面则是传统企业被迫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作为中国IT业扛鼎者,联想集团自然而然的成为这些迫切转型企业的首选。
经历过去一年的高效赋能,联想集团的技术实力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基于此,联想集团在今年4月进行全面的战略重组,形成IDG、ISG和SSG三大业务集团。
通过6年的战略调整,联想集团已经脱胎换骨,从过去专注硬产品,到如今兼顾软服务,形成一套持续赋能传统企业转型的“新IT”生态。
联想集团用“教科书”级别的前瞻布局,重新定义了IT产业。
03.生态效应渐显的“全球新IT龙头”
SSG虽然是一个刚成立的独立集团,但却完全是建立在过去二十多年的行业深耕之上。
早在1999年,联想就成立了专属研究院,专门负责 研究对于各行业的赋能。在当时联想就希望成为传统企业间的桥梁,帮助他们迅速实现数字化转型。虽然联想研究院的价值始终没有体现在财报之中,但它却代表着中国IT产业最前沿的研究方向。
如若投资者仅以结果论,只看财务报表的话,那么很容易忽略掉联想集团的软性实力。其实从战略角度看,联想很早就完成由纯硬件产商向“设备+基础设施+云”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经过二十多年的沉淀,联想已经打通了一条囊括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处理、智能计算、AI赋能的完整产业链条。包括天津市政府、北京气象局、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上百家核心机关企业都与联想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7月,联想上海未来中心在张江高科联想创新科技园正式揭幕。这座近3000平米的展示中心将通过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能办公等五大场景全面呈现“新IT”赋能之下智能生活和智慧行业的形态。
如果联想是一个人,那么传统硬件产品是躯干,高性能计算机业务是大脑,软件与服务业务则是神经,他们彼此协同完成了一系列的活动,共同组成了联想的“新IT生态”。
联想是世界第一大电脑品牌,这些海量的用户将成为联想生态的最大财富。实际上,联想每一台终端的用户,其实也同时成为SSG业务的用户。
同时,联想又拥有世界上顶尖的高端计算能力。在刚刚发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TOP500榜单中,联想集团再次蝉联榜单制造商份额第一,全球性能最强的500台高性能计算集群中,联想集团交付了184台,独占TOP500中36.8%的份额。
强有力的高端计算能力是联想另一核心竞争力,它保证联想整个生态的上限,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运算要求,并辅之全球独家的AI算法,实现对传统企业的智慧赋能。
SSG业务的爆发,实则是由联想另外两大核心业务由量变所引发的质变。与传统业务相比,SSG业务拥有更高的毛利率,在整个“生态”效应逐渐显现后,联想的业绩有望在SSG的助力下进入增长快车道。
对于投资者而言,联想未来的价值不再是单一业务线,而是各条业务线穿起来的“新IT”生态,而生态竞争力最终则是由SSG业务所体现在财报中。
由此来看,SSG业务将成为联想未来新的业绩爆发点,拥有全球最多IT客群的联想无疑会成为“新IT”企业中的龙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