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同好,Z世代在Soul向“同类”发射信号

想到“Z世代”的代名词,印入脑海的必然是“孤独”、“渴望被理解”、“渴望陪伴”,他们比谁都热切地希望找到“同道中人”Z世代怎么快速识别“自己人”?答案只有一个——标签。

那些例如年龄、性别、收入之类的标签对于Z世代来说,远不如你是否和我志同道合来得重要。就像媒体研究者约翰娜·布莱克利(Johanna Blakley)在一次TED演讲中提到的,“在互联网上,人们会根据自己热爱的事情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年龄、性别、收入这些人口学变量......分享爱好和价值观是更有凝聚力的社交关系,这些会让关系更加深入。”

在Soul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环保爱好者大灰仔来到北京后,感叹于北京糟糕的空气和环境,决心为这个城市做些事情,在读大学时加入了学校的绿色协会,

以一己之力号召百余名同学一起去植树,到毕业之时已前后种植了近400多棵。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想记录下当时的一些美好瞬间,又怕发在朋友圈被别人误解”,于是他将植树期间的点滴故事,都发到了Soul上,引起了众多“植树爱好者”的关注与响应,聚沙成塔,他们逐渐形成了关系紧密的小圈子。其中,就有一位潜水爱好者,他拍的各种潜水照片反向种草了大灰仔,于是他们一拍即合,相约去菲律宾潜水。“人和人以奇特的方式相遇、连接,一起因为相同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事,拓宽彼此的人生边界,这种感觉真的太好了。”大灰仔说,Soul就像大学里的社团,但却是一个线上一直存在,且更开放的社团。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有相同爱好的“同类”。

如同《阿凡达》的故事情节,进入Soul之后,用户可以给自己打造一个全新身份,先捏一个基于自己特征的卡通脸,再完成“灵魂测试”,给自己塑造一个人格,最后再给自己打上个性化的标签,便获得了进入Soul星球的通行证。

在Soul的灵魂星球,Z世代用短短几个标签迅速刻画了具有标志性的个人形象,比如“剧本杀”、“街舞”、“留学生”、“铲屎官”、“创过业”......这些标签是同道中人彼此寻找的“雷达”,循着标签,“有趣的灵魂”在此相遇。

聚集同好,Z世代在Soul向“同类”发射信号

聚集同好,Z世代在Soul向“同类”发射信号

Z世代在Soul上面发布的文字、照片、音频、视频都是向“同类”发出的信号,“同类”聚集在一起,便开始了线上狂欢派对。Soul的群聊派对房间主题涵盖“吃喝玩乐学”,有狼人杀主题房,有考研自习室,甚至还有“模拟吵架房”。在群聊派对中,用户可以对印象深刻的“灵魂”发起私聊或其他形式的互动,建立社交关系。

在充满趣味的兴趣派对背后,是Soul对用户群体清晰的思考和严密的规划,让用户在平台中“快速连接到志趣相投的人”,玩在一起、聊在一起,并一直玩下去,是Soul未来持续努力的方向。对此Soul的一名产品经理表示,从产品的核心逻辑来看,Soul将用户的性格、兴趣等精神特质作为主要的匹配标准,不支持真人头像,弱化外形,免除了用户因暴露身份的焦虑,也是在引导用户专注于彼此的“灵魂”,通过兴趣和标签建立起 的社交关系。

“Soul有很高的门槛,需要年轻人有足够的耐心,不过这也让Soul的每日用户平均使用时长达到40-50分钟,实现这一目标的背后,需要对用户的性格做出准确判断,背后有大量的技术支撑。”Soul 的日均DAU打开次数为24次,为行业最高。

目前,在Soul还有一群“重点群体”SSR(Soul Super Real),他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各领域兴趣的发烧级爱好者,他们在Soul上有规律地分享原创高质量内容。Soul的产品经理表示,“SSR的优质帖子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增加用户粘性,从而推动创作的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提升用户参与度。”

在以Soul为链接的社交元宇宙里,Z世代能够穿越现实与虚拟世界的“任意门”,得以快速找到和自己合拍的人,获得高质量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