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将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变革。5月15日,在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联合主办,中国节能协会碳交易产业联盟承办的“绿色责任,零碳未来——第三届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上,亿欧智库正式发布《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报告研究了科技企业在碳中和事业中的定位、发展路径以及发展潜力,阐述了中国科技企业赋能社会实现碳中和的能力与责任,并重点介绍了商汤绿色AI和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刘燕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等领导与亿欧EqualOcean董事总经理王彬共同启动《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发布仪式。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在研究了国内外科技企业碳中和发展情况后,亿欧智库发现:对于实现自身碳中和与赋能社会碳中和,科技企业还有巨大的潜能亟待激发。在政府端、学术端科学的引导下,在其自身有意识、有规划的行动下,中国科技企业将有机会成为全球零碳发展的关键引擎。

在定性研究过程中,亿欧智库按定位将科技企业分为新兴科技企业、低碳服务企业、低碳技术企业三种类型。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凭借全行业物流包装、物联网、循环管理SaaS等综合研发能力,箱箱共用开创了“包装+服务+数据”一体化循环方案,实现物流包装的高效循环与共享,加速循环包装代替一次性包装的进程,在绿色物流、零碳城市、低碳供应链、产业绿色转型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成为服务碳中和的零碳循环新基建。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在基础层,作为一家全产业链物联网企业,经过20年的积累,箱箱共用创新了一次倒箱(One-Touch) 、零残留(Zero Residual) 、免人工(Hand Free) 、零浪费(Zero Waste) 、零损耗(Zero Loss) 等RTP设计理念,自主研发了无序折叠、零残留排放、低功耗续航、抗屏蔽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截至2020年,箱箱共用在全球累积申请了发明专利796项,中国发明授权专利95项,PCT国际申请113件,已有90件发明专利在欧美、东亚等地区授权。

在感知层和通讯层,箱箱共用根据不同RTP的使用场景,箱箱共用分别将有源RFID、低功耗蓝牙BLE、蜂窝通讯M2M及NB-IoT、Sigfox等技术完美融入了包装物的结构及工艺技术中。

在SaaS层,箱箱共用 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形成数字化循环管理SaaS平台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依托于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和循环管理SaaS平台,箱箱共用帮助用户打通物流包装、运营网络和上下游网点之间的数据孤岛,实现协同循环、智能调度、一箱一码、AI碳核算等数字化服务。

基于英国标准协会编制的《PAS2050》碳足迹评价国际标准,经全球知名国际检验、认证集团——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ureau Veritas)认证和碳阻迹核算,截至2020年,箱箱共用通过物流包装和循环服务累计减碳25万吨。

箱箱共用“零碳循环新基建”方案被入选《2021中国科技企业碳中和责任研究报告》

亿欧智库分析师指出:科技企业是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先行者,也是拓荒者。科技企业应该发挥各自的垂直技术能力,赋能其他产业低碳发展。

未来,箱箱共用将不断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绿色物流、低碳供应链和零碳城市建设,并通过开放低碳产品原创技术和数字化能力,引领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成为服务社会、城市、企业的零碳循环新基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