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数字化时代,所有文本信息被数字化。网络将这些信息连接起来,然后通过电脑、搜索引擎索引信息,人类可以极其便利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流通效率变得高效起来。而主导整个时代的正是谷歌、百度这样的搜索公司。第二个阶段即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交网络时代,人类的关系、行为被网络连接起来。我们每天使用的微信、微博,不仅连接了你与各种各样的人,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你的行为,提供更好的服务,当然也精准、频繁地推送了不少广告。
我们用网络对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用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进行了数字化,比如微信。现在我们要实现更多方面的数字化,包括物联网或者地理位置,并且我们即将通过手机、AR终端等设备让整个世界实现云端互联。让整个世界实现云端互联,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而事实上,我们正迎接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万物都能计算,都能联网,我们所处的世界将变成一个超级计算机,可把它称作空间互联网,即实现了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连接。
实现万物互联、网络化的前提是万物数字化。每一个房间、每一栋楼、每一条街道,甚至这些不同尺度空间里的所有物体,比如桌子、杯子、汽车,当然还有人,都会被数字化之后连接起来,被智能终端所识别、索引。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令人费解,我们不妨借助一些影视剧来理解什么是万物互联。
电影《王牌特工》中,特工开远程会议,主角艾格西戴上眼镜便能看到远在其他地方参会特工的实时3D虚拟形象与现实环境融合。部分科幻电影里还有这样一个场景:通过穿戴式设备,可以看到真实物体绑定的虚拟信息。在电影里,虚拟世界与物理空间被紧密连接,万物之间紧紧相连,信息的流通变得极其高效。可识别、可看到、可交互,电影里的场景让人羡慕。你可能会问,这只是电影里的特效场景,假如我们真的实现万物互联了,怎么做到识别和交互?
近年来,云计算、云服务在微软、亚马逊、腾讯、阿里、华为等众多大厂的竞争与参与下,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
AR Cloud,连接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被描述为真实世界的数字孪生,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副本,也是大厂默默发力的重点。
自Facebook以20亿美元价格收购Oculus后,VR/AR产业迎来热潮,不少创企开始从事类似ARKit & ARCore的研究,但在作为大厂的苹果与Google推出ARKit、ARCore后,他们的发展空间被挤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创企开始争相调整自己在AR中的定位,其中一些创企寻找的方向便是AR Cloud。AR研究员与部分行业内部人士早已预见,世界实时空间地图AR Cloud将成为计算中最为重要的软件基础架构。
然而就如前文所述,当中不少优秀的创企直接被大厂收购,ARKit也是在苹果收购Flyby后,在其基础上研发的。
苹果在AR上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ARKit与LiDAR。2020年,继iPad Pro搭载LiDAR后,iPhone 12 Pro/Pro MAX也搭载LiDAR,这直接降低了消费级设备可进行 信息捕获的门槛,实现了Ori对苹果手机的设想。在iOS系统中,可通过ARKit获取LiDAR的数据。
微软与苹果、谷歌不同,它在AR上拥有领先的设备HoloLens,HoloLens很早便能实现世界锚点(World anchor)与持久化功能,这意味着微软很早便看中AR Cloud市场。
2019年2月,微软推出新的云AR平台Microsoft Azure Spatial Anchors,Spatial Anchors使用户可创建云锚,应用程序可在多个HoloLens,iOS和Android设备之间共享空间锚点。通过让每个设备使用相同的空间锚点渲染全息图,所有用户都将看到全息图出现在现实世界中的同一位置。这样可以实现实时共享体验。
Facebook也于去年2月收购AR云地图公司Scape,据了解收购规模为4000万美元;《Pokemon Go》开发商Niantic收购AR Cloud公司6D.ai ......
AR Cloud成为大厂的重要布局方向,但目前尚未有真正的胜利者出现。
AR云又是什么?
对于现如今的IT行业来说,云技术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而在AR领域,这项技术的重要性,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见的高度之上。
为什么AR云如此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AR涂鸦类的App,对于大部分朋友来说想必已经不再陌生,但是,大多数此类应用都存在一个共通的大问题,那就是“无法长期保存”。
举例说,目前的AR体验,不论是教育界的AR卡片,还是营销领域的“扫福字”,体验上都摆脱不了碎片化、临时性的特点,且很难与现实世界之间产生交互。这种应用体验只能激起用户的短暂兴趣,但对于很多生活和工作场景还远远不够。
通过AR云技术,可以实现持久化存储和检索数字内容,通过共享的世界坐标系达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融合。
对于AR行业来说,以上这些基于云技术的AR应用仅仅是第一步,但这从0到1的关键一步,已经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重塑未来商业格局,足以吸引能看清趋势并真正有志用AR改变世界的企业投身其间。
除了Niantic,包括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亚马逊、三星等超级巨头,以及6D.ai、Blue Vision、Ubiquity6等明星创企,最近几年都在不遗余力地构建和探索AR云平台。而在国内,同样也不乏“敢为天下先”的AR云先行者。
就国内全息而言,以微美全息(WIMI.US)为代表,微美全息云行业生态覆盖了系统、平台、开发工具、应用以及消费内容等诸多细分领域,微美定位为以内容平台搭建和内容提供为核心的微美全息云产业链的整合服务商。
微美全息云拥有国内领先的AR全息应用平台,目前主要用于娱乐、广告、教育等行业,其硬件环境相对成熟,对开发这些领域的软件和内容非常有利。据Frost &; Sullivan称,从2017年的总收入来看,微美全息云已是中国领先的全息AR应用平台。此外,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18年,微美在国内所有全息AR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建立了全面、多元化的全息AR内容库,在收入、客户数量、全息AR内容以及全息AR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数量方面,微美全息云在中国全息AR行业排名第一。2018年全年,微美全息云拥有大约4654个AR全息内容、106软件版权和219个技术专利。
在招股书里显示,随着5G全息通讯网络带宽条件变化,5G全息应用市场将迎来爆发,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发布会等高端应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导航、全息家庭应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云计划基于全息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为核心技术,用多个技术创新的系统支持全息云平台服务和5G通讯全息应用。
微美全息招股书显示,全息云业务将与5G 结合,在5G的高速率与低延时的协作下,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从系统终端到业务服务器传输时延平均6ms左右,远低于4G网络传输时延,保障了全息AR的远程通讯与数据传输中的无卡顿、低时延,以及多终端异地协同,时交互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端+云协同的协同更加高效。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使得微美全息云的全息AR广告业务与全息AR娱乐业务,以及全息互动娱乐、全息会议、全息社交、全息通讯、全息家庭全息等,都将基于5G+AI人脸识别技术和全息AI人脸换脸技术的核心技术获得有效增长。
全息AR行业是技术密集型的。全息AR体验只能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并且与全息AR相关的技术进步将把全息AR体验带入下一阶段。例如, 学习AI技术的突破将使全息AR设备能够以更加无缝的方式集成由摄像机捕获并由计算机模拟的内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此外,集成芯片的发展将使图像处理器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从而降低全息AR器件的销售价格。5G网络的广泛采用将使本地设备和互联网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成为可能,从而大大增强了内容的多样性。
数字孪生、AR远程协同工具、AR专家示教工具这些AR应用,都在真实的影响着工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尤其经历了疫情的验证,打通虚拟与现实边界的AR应用确实在企业实际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价值。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变革,AR将扮演着重中之重的角色。
最新发布的《IDC全球增强与虚拟现实支出指南》预测,至2023年,中国AR/VR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652.1亿美元,同时在2018-2023年预测期内,5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4.6%,高于全球市场78.3%的增长率。随着AR和VR技术不断发展,商业模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消费级AR开始逐渐渗透到生活场景中,如美颜滤镜,3D虚拟形象、视频、游戏等;另外,工业制造、医疗、教育、旅游等企业级市场也具有广阔探索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