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设备进医院,难在哪儿?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国内企业都有很多话要说。当前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除了耗材等一些小型医疗设备,国产大型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的占比依旧远低于进口设备。
如何让国产医疗器械有更多“用武之地”,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2021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建议,拓宽国产医疗器械应用场景,打造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促进医疗器械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行业发展,保护国民生命健康和数据安全。
普及之困:国产医疗器械推广遇阻
建议背后,是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近年,分级诊疗政策的持续推进,释放了基层医疗器械的采购需求。在需求驱动下,我国医疗器械长足发展,成为全球重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十三五”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13.6%,涌现出一大批技术领先的医疗设备生产企业。
国产医疗器械早已不是“差”和“落后”的代名词。自《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食药监械管〔2014〕13号)发布以来,截至2020年5月26日,我国共计有262 款医疗器械进入了国家创新器械审批程序,其中一大批是具备自主产权的国产“高精尖”医疗器械产品。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国家产业政策倾斜,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常因产品定格、招标时限等原因,迟迟无法进入市场,国产医疗器械的推广和普及仍赶不上进口设备。
国产医疗器械好不好,要看具体实践应用效果。国产医疗器械用得少,医院对于国产品牌的认知有限,对国产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可靠性存在顾虑,医疗机构应用主动性低。这导致国产医疗设备在入市应用中面临认知度、认可度不足等难题。先进技术和设备缺少用武之地,国产医疗设备创新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此循环,导致国产医疗器械的核心技术缺乏原始创新动力,重要核心部件供应链的国产化和本地化程度偏低。
场景拓展:打造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
在周云杰看来,为医院、患者、服务商等相关方提供超越进口设备的综合使用场景,是鼓励高精尖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的有效通道。
作为中国放疗设备 市场的“领头羊”,玛西普是一家单纯的伽马刀医疗设备生产商,其拥有多达9项技术核心专利,设备维修、更换钴源的价格都远低于国外同行,一改我国在该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依托“智慧云”体系辅助降低诊疗难度,结合远程会诊为二、三线城市以及偏远地区提供智能治疗方案,有效提升患者就医、医生诊疗体验。
海尔自主创新超低温制冷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覆盖-196℃至8℃全温度范围内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链,被广泛应用到航天、深海勘测、疫苗存储等领域,走进了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品牌从自主研发,自行制造,再到自主品牌出口的“逆袭”。
使用场景得到拓展,越来越多像玛西普、海尔超低温设备这样,拥有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的国产医疗器械,在更广阔的领域有了用武之地。
面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前景,周云杰建议,推动加速实施专项规划、提升认知度和认可度,破解“应用场景”缺失难题,保障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以及大健康战略推动、国民消费水平升级等一系列利好推动,国产医疗设备发展前景广阔。
周云杰认为,拓宽使用场景,鼓励国产医疗设备自主创新,既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切实之举,也能避免在关键技术上被“卡脖子”,利大于弊。“在物联网变革的时代,用新技术拓展出更多应用,能为国民提供更丰富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周云杰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