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出版集团主席潘国驹:跨语言文化传播驱动全产业链聚集

“跨语言文化传播正经历着最大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科技出版集团主席、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荣誉创所所长、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潘国驹教授12月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数字化进程加快,语言文化传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12月11日,“2020第三届传神者大会-链动·孪生”通过线上加现场,双语同传直播的形式在全网召开。潘国驹教授就“世界科技出版集团的发展历程”、“历届诺奖如何跨语言全球传播”、“第三届传神者大会意义”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世界科技出版集团主席潘国驹:跨语言文化传播驱动全产业链聚集

  让世界顶级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

潘国驹生于1942年,年轻时留学英伦,在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与伯明翰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

此后,潘国驹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从事理论物理研究,获得杨振宁指导。返回新加坡后,他一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物理教学。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高科技出版物由北美和欧洲垄断,亚洲的英文科技出版一片空白。潘国驹决定大胆尝试,改变这一不平衡的局面。

回想起当年的奋斗时光,潘国驹无限感慨:“如果不跨出第一步,亚洲要拥有高水平的科技出版社,将遥遥无期。于是,我决定予以尝试,从小做起。”

1981年,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初创,公司仅有五名员工,规模很小,唯一的优势就是潘国驹认识许多世界级华裔和亚裔科学家。他们对潘国驹的愿景非常支持,也由于良好的交情,这些科学家们也十分乐意将自己的书稿交由潘国驹出版。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就出版过当时上海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的《微分几何演讲集》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黄克孙编写的英文物理教科书,从而成功打响“第一炮”。

由于讲究诚信、书籍定价合理,世界科技出版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现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科技出版公司之一,世界近30万家研究院、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都是其订户。

1991年,世界科技出版公司获瑞典诺贝尔基金会授权,独家出版发行1971年以来物理、化学、医药、经济等领域的诺贝尔获奖者生平及演讲文集(英文版),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此重要合同的出版商,令潘国驹颇为自豪。

近些年来,世界科技出版公司激流勇进,相继与1976年创立于以色列、旨在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学及物理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的“沃尔夫奖”和2002年创立于香港、旨在表彰在天文学、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等领域获得突破性成果并对人类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士的“邵逸夫奖”签订合同,出版获奖者作品。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英文学术出版机构之一,世界科技出版集团还是诺贝尔奖获奖者论文集的主要出版者,在物理、数学、生命科学、经济管理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题目比较重要,宣传更重要。最近十年,得奖诺主讲稿以及重要文章,我们都做成专集。为了让这个专集更有延展度,我们还请得奖者为专集做了注解,包括研究工作的历程、背景和评语。因此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选用它们做教材。”潘国驹说。

迄今,潘国驹的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已出版刊物数千种,每年出版新书约600种、专业学术刊物逾140种,内容以理工类和经济类为主,其中95%为英文,5%为中文。

纵然在出版行业取得顶级成就,潘国驹仍记得当年成立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之时的初心:打破由北美和欧洲垄断国际高科技出版物的不平衡局面,为亚洲科研成果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促进世界顶级科研成果更有效地传播。他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从事文化事业要有使命感,要积极担负起推动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任,赚钱不是唯一目的,出版商不能唯利是图。

  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市场

世界科技出版集团成立以来,不断把高水平的科技书籍介绍给全世界,在丰富人类科技知识宝库的同时,也为开拓国际市场夯实了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世界科技出版集团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改变了国际高科技出版物由北美和欧洲垄断的不平衡局面,成为一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跨国学术科技出版社。

作为国际出版界的后起之秀,世界科技出版集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长远的谋略。欧洲和北美的市场几近饱和,掌舵人潘国驹另辟蹊径,将目光转移到了亚洲。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的40%,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已经实现了政治经济航空等领域的腾飞,科研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此,世界科技出版集团一直在加大这个市场的投入。

2013年,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潘国驹认为,文化的传播将成为“五通”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

潘国驹所领导的世界科技出版集团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所开设的分公司,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出版企业合作,将东方文化传播到西方各国。至今,该集团已出版了500多种关于中国的英文书刊,并推出了关于“一带一路”以及相关科研领域的英文专著、英文期刊和英文系列丛书。

2019年10月,区块链科普读物《当语言遇到区块链》由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英文版则将由世界科技出版集团在全球发行。该书以通俗的故事加理论分析的形式,对区块链如何与翻译行业融合进行了探讨,并预测未来翻译行业可能发生深刻变革。

在潘国驹看来,这本书非常实用,区块链技术为双语人才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使双语人才形成动态的信用资产以及可确权的语言资产,由此发挥他们的价值。作为跨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一环,本书对于语言服务行业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前景提供了崭新思路,富有创见。英文译作的出版,对促进语言服务行业的变革,推动跨语言文化传播在全球的发展与融通,起着积极的作用。

今年6月,抗疫英雄张文宏教授抗疫新书《2019冠状病毒病——从基础到临床》成功在海外出版,其出版方就是世界科技出版集团。潘国驹通过视频谈及该书意义时称:“这本书的出版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涵盖了COVID-19最新临床研究的课题,还旨在分享中国对COVID-19病毒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这对英语国家现阶段的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经验值得世界学习,我们希望通过翻译出版更多关于中国的英文版图书,以期架起中西方沟通的桥梁。”潘国驹说。

  跨语言文化传播挑战与机遇并存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时,起初只是有着同样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信息沟通,语言转换深入生活却并未引起大众重视。

而今,面对互联网技术的渗透,更多人群频繁面临跨国界、跨语言沟通。跨语言文化传播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新模式。跨语言文化传播将全球多语言、多民族、多文化间打破语言信息鸿沟的壁垒,从而进行无语言信息障碍的沟通交流。

如今,跨语言文化传播贡献者远远不止于语言工作者,还包括开发助推文化传播的产品设计者、研发技术者、媒体从业者、文化策划者以及AI机器人等。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看起来并无关联,却无形的组成了跨语言文化传播产业,形成产业链上密不可分的供需关系。

作为跨语言文化传播贡献者之一,潘国驹早年一直致力于基础物理研究与教学,步入中年后又从事高科技刊物出版事业。除担任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多年外,他还致力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任新加坡新中友好协会会长、新加坡陈嘉庚基金会主席及20多个宗乡团体的名誉会长、副主席等。

潘教授严谨、内向,却不少言。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提到,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跨语言文化传播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他举例称,在世界各国乃至新加坡,很多高校强调跨语言传播的重要性,但没有着力点,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他也表示,新加坡作为中西文化交汇之地,民族、文化、宗教多元,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也大力倡导双语双文化政策,认为新时代人才必定不能局限于单一文化背景。

谈及2020年第三届传神者大会的意义,他说,跨语言文化传播贡献者远远不止于出版从业者,跨语言文化传播产业链上的各种角色,他们看起来并无关联,但却是密不可分的供需关系,他们都是全球跨语言文化的传播者。

当一个新业态与新物种被需要的时候,一般都会迎来向上发展的蓬勃态势。跨语言文化传播产业适逢其时。传神者大会是跨语言文化传播全产业聚集交流的舞台。它开启了跨语言文化传播全链条参与者的共建、共享、共荣,搭建了一个大胆探索跨语言文化传播链动与协同的平台。

据悉,传神者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定于每年12月11日召开。以此推动与践行“把神气传向全人类”!的总理嘱托。汇聚全球跨语言文化传播的使者,共探“跨语言文化传播”产业未来。潘国驹称,每年一届的传神者大会,充分表明了中国对语言战略及跨语言文化传播产业的高度重视。

“全球数字化进程在加快,语言文化传播的进程也在加快。”潘国驹称,作为一名学者,期待未来传神者大会拉动全球跨文化传播交流与协同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