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次预警没能阻止一场车祸,货运安全如何才能切实落地?

前不久,《今日说法》播出了题为《三十七次预警》的专题节目——G50高速上三辆卡车发生追尾事故,其中驾驶快递快运车辆的蔡某经抢救无效身亡。蔡某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出事前的82分钟里,车内监控系统一共报警37次,其中疲劳驾驶预警8次。经判定,这是一起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

37次预警没能阻止一场车祸,货运安全如何才能切实落地?

从新闻中我们看到,虽然蔡某的卡车上搭载了安全监控设备,瞌睡闭眼的画面也的确被AI系统多次识别并报告给了车队安全管理平台,但依旧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安全管理设备一度被炒的火热,但事实证明仅仅有设备,还远远不够。

科技在货运安全的落地不能只是设备

加装IoT设备只是整个安全监控链条的第一步,真正的物流在途安全应该是落实到每一个场景里的每一个角色,它包括道路环境、车辆状况、司机、安全员、车队长、物流企业管理者……以上,靠IoT设备远远不够,还需要软件、硬件、算法、运营、服务等共同形成闭环,不仅做到短期的实时风险干预,还可帮助司机以及物流企业从安全意识、管理方式、风险预测等方面做到长期改善。

37次预警没能阻止一场车祸,货运安全如何才能切实落地?

以物联网科技企业G7举例,G7安全管家是其在货运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用IoT设备实现对环境和司机在途状态的全面感知,进而G7拥有实时获取行车数据并通过内置AI风险识别引擎实时下发干预的能力。G7在北京的公司前台有一块数据大屏,上面承载着G7 10年来连接的180w+的重卡,背后是日均7.3t的数据传输量,这其中就包含着G7安全管家监测到的每一次“闭眼、打哈欠、抽烟”等事件。不仅如此,G7安全算法平台还将这一个个离散的事件整合起来,根据AI智能判断为不同等级的风险事件,而那些复杂的高风险事件则交给安全小姐姐进行人工干预。

37次预警没能阻止一场车祸,货运安全如何才能切实落地?

然而这种基于危险驾驶行为的实时干预只能覆盖到20%的道路安全风险,想要全面提高货运安全,必须突破只依赖设备几秒钟的数据监测,而具备对风险做全局性的预测能力。今年,G7安全管家升级为2.0,其核心G7安全分就体现了这一点。通过IoT数据的加持,让技术得以长期预测和干预司机的驾驶行为,最大特点便是将安全隐患预测的周期拉长至3个月乃至半年,对车队和司机进行全局性的风险预测。

37次预警没能阻止一场车祸,货运安全如何才能切实落地?

也正是因为有了长期全面的风险预测能力,所以还能根据不同的车队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小标2:向技术要结果,智能安全服务应切实降低货运行业事故率、赔付率

G7创始人翟学魂曾表示:「G7安全分」可精准预测每位司机不同的事故与赔付概率,进而为低风险的沉稳司机提供简单、低成本的安全服务,为高风险的暴躁司机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数据显示,G7不仅可以让保险公司实现对车辆的差异化定价,还能显著降低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升级后的G7安全管家,可使赔付率降低20%~30%。

以我们熟悉的快递行业为例,某个在全国布网的品牌快递企业使用G7安全管家3个月,事故率从2.85%降到0.93%。更重要的是,依托智能安全设备,该公司的安全管理架构得以重整,管理分工和考核落实更明确,执行力明显提高。某大型气体公司,长期苦于安全管理没有数据抓手、信息传递失真,无法对司机进行在途管控。装载G7安全管家后智能安全设备可以实时对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安全分无形中为司机队伍考核提供了指标。该公司趁机实行末位5%淘汰,在卡车司机中间形成了一股争做安全标兵的气氛,单车高风险时长月均下降10.5%,三个月内下降了35%。

向技术要结果,应该是G7安全管家与其他安全产品最大的不同。据统计,2019年G7安全管理平台上的司机和车辆增加5倍,但死亡数量几乎没有增加,至少挽救了上百条性命。

在设备同质化的环境下,如何提升自己在货运安全领域的竞争力?想必G7已经给出了答案——运营、服务、向技术要结果。而当一片新的竞争蓝海出现时,同领域的其他玩家也势必“下海厮杀”,届时,属于卡车司机货运安全的运营和服务又将会有哪些新的玩法,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