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演进的全球红利和供应链逐渐成熟的产业规律之外,中国的机器人公司还有一些特殊机会。政策利好叠加全球最大、场景最丰富的制造业市场,为起步于中国的机器人初创公司或跨界新玩家提供了很好的“新手村”。
机器人领域享有天时地利人和
源码资本合伙人吴健认为,中国的机器人领域正享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天时”,即国家的支持与政策红利。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施压短期看会带来一定抑制,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发展刺激。
“地利”,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最大中心,规模大,且有丰富的生产、制造和消费场景。这是自动化的土壤,也是机器人公司的机会——在一个规模巨大的地方验证技术、标准化下来,就有机会推广到全世界。
投资了斯坦德的光速中国助理合伙人朱嘉告诉「甲子光年」,中国3C等行业中的新兴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出现,会带动上下游零部件、组装等整个产业链发展,从而出现很多新兴工厂,而这些工厂也会有更多的物流自动化需求。
二是人才优势。
这首先表现在信息科技、信息工程相关人才的总数上: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673万人,同比增长4.7%。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今年世界智能大会上表示,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和专利数居世界第二,工程师队伍将继续增长,“工程师红利”将接替“人口红利”。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但也非常重要的点是则人才结构的优势。
一方面,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经历了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AI、自动驾驶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创业创新浪潮,涉及互联网、软件、硬件领域,这为对软硬综合技术有需求的机器人行业沉淀了一批“高端人才”。源码资本合伙人吴健就提到,如果将自动驾驶面对的开放道路和载人场景稍微缩小一些,放至工厂或者仓库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及无人场景中,就能直接实现“降维打击”。
最后,已运行一年多的科创板,则为机器人行业带来了资本面利好。
多重利好因素的叠加,让“深口袋”的一线美元基金和CVC开始纷纷进入或加持机器人或者说广义的自动化、先进制造领域,他们想瞄的,是下一个百亿、千亿级的大机会。
机器人行业的状态和B2B有些像
被光速和源码联合领投的斯坦德,今年的融资其实颇多坎坷。这也体现了当前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赛道的整体看法:看好与反对不一,远未形成共识。
争议的背景是无法忽视的事实:机器人创新、创业,没那么容易。
仍以工业、物流领域的移动机器人为例,除极智嘉、快仓、海柔创新等创业公司,海康威视、新松等老牌企业也在该领域布局,海康威视也已在工业物流领域进行布局。
斯坦德王永锟告诉「甲子光年」,目前在行业内面临的“价格战”压力主要来自于海康机器人,但由于海康机器人的主要精力还在电商仓储二维码导航领域,在激光导航领域投入的资源并不多,当前竞争没有那么激烈。但长期来看,创业公司也必须要做好准备。工业市场足够大和细分,创业公司需要保持技术的领先、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而在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或相对空白的场景中,持续的技术、工程和产品迭代则对机器人公司的研发能力提出了超高要求。
在海柔创新CEO陈宇奇看来,目前行业内“90%的痛点问题都还没被真正得到解决”,例如10米高货架的智能化改造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购物节订单量增长10倍的情景,如何处理大小件混场的存储和发运问题等。这些问题靠人工很容易解决,但靠机器人当前还比较难。
第三,对开始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的新公司来说,还有技术之外的新挑战:如何跟上从数十到数百乃至上千客户量级的交付的节奏?
已经走过行业破冰期的梅卡曼德今年的客户数较去年增长了三倍,大量的交付任务对团队考验非常大。用创始人邵天兰的形容,公司现在的发展,不是靠某一两方面出奇,而是要守正,相当于产品、组织、和团队动作,每方面都要做到很高的标准,不能有短板扯后腿。
源码资本张星辰认为,机器人行业的状态和B2B有些像。B2B赛道也经历了几轮波折:2013~2014发展起势,2015~2016年回落到低谷,直到2018年有所恢复,2019~2020大部分项目的基本面到了比较稳定的状态,行业再度被市场认可。
从业绩数据上看,当前机器人企业并未发展到稳定状态。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19年AGV/AMR机器人行业接近90%的企业营收都在亿元以下,销售额过亿的企业约18家,包括海康机器人、新松、极智嘉、快仓、旷视等,多为成立较早的传统AGV企业。对新兴机器人企业来说,“亿元大关”还是当前的一个门槛。而从1亿门槛至4~5亿,再到10亿,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多。
机器人新物种
新事物的出现总是伴随争议,机器人领域可能更明显。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目前获得头部一线基金和CVC支持的,不是“行业老炮”,而是相对年轻的团队。
机器人领域热门项目中,CEO平均年龄不到35岁,云鲸智能、梅卡曼德、斯坦德、XYZ的创始人均出生于1990年前后。
有从研究所进入工业界的创始团队,如思灵机器人创始团队均来自于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或者是脱胎于机器人比赛的年轻团队,如XYZ Robotics、斯坦德机器人。
梅卡曼德创始人邵天兰认为,科技公司里需要有两股牵引力,一股是创新力量,打破常规,另一股力量来自于行业经验的积累,循规蹈矩,两种相互平衡。
“如果公司一把手非常保守、行业经验非常丰富,下面的人很难往前拽;但如果公司创始人是年轻人,太过于天马行空的话下面的人是可以往后拉的,让公司不至于失控。”邵天兰告诉「甲子光年」。
不过最终谁会进入决赛圈,现在难以判断,不同公司的产品形态和发展路径也在呈现多样化。
一部分先行者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极智嘉提出的“RaaS”(Robots as a Service,机器人即服务)销售方式,擎朗采取的租赁模式,都可减少客户的初始投资。
产品相对通用的机器人企业,正侧重于拓展产品线和规模化交付。目前XYZ正将产品线从物流小件拣选场景,扩充至物流大件拣选、工业场景上下料以及产线配料场景,并持续提升“内力”,通过提升产品的标准化而非人员的堆积来增强批量交付的能力。梅卡曼德当前关键是将产品规模化交付,和集成商合作以降低部署成本和使用难度。
另一路径是从做产品到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如斯坦德机器人。王永锟称,斯坦德的商业策略就是覆盖细分行业头部客户。汽车工业培育了数家 巨头,斯坦德也可以伴随着3C、半导体等行业发展,“重走发那科之路”。
这是个没有固定天花板的领域——机器人本身对人工的替代会分阶段逐渐进行,机器人功能却强替代比例会越大。
更智能的时代也会出现机器人新物种。源码张星辰认为,在未来的机器人产业形态中,手眼协调会处于关键位置。
源码资本合伙人吴健称,他们目前投资的很多仓储场景的机器人企业还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包括AGV、托举、分拣、码垛等类型的机器人,当这些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互连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
对于中国的机器人创业者来说,他们正踩着天时地利,面朝一个有巨大想象空间的未来,谁能率先越过黎明前夜还是未知数。在这个系统性机会面前,所有人能做的,无非就是尽力往前奔跑,跑进整个行业的明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