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力推“大力教育”,率先入局的小光环陪伴仪如何破局?

10月29日,以“大教育·新科技”为主题的字节跳动教育品牌暨智能作业灯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字节跳动宣布启用全新教育品牌“大力教育”。作为字节跳动旗下首个公开发布的业务独立品牌,大力教育承接字节跳动所有教育产品及业务,原教育业务负责人陈林出任大力教育CEO,并推出了首款教育智能硬件产品“大力智能作业灯”。这款作业灯专注孩子的作业场景,将智能辅导与每个孩子书桌必备的台灯结合,既能护眼,又能辅导孩子作业。

记者也第一时间 采访了智能台灯先行者小光环陪伴仪的CEO周康。周康首先表示:欢迎大家入局。成者早在今年5月25日正式发布小光环儿童陪伴仪,是儿童桌面智能终端的先行者,做了大量创新尝试。小光环是三年前构思,二年多前研发时,也恰逢女儿的出生。同时也认为:目前看到有字节跳动这样的巨头公司,包括其他公司开始跟进类似产品形态,多是欣慰,说明方向大家想到一起了,更多人一起探索,这种全新的产品类型才更快进入用户视野。

小光环陪伴仪和其他智能作业灯的区别?陪伴和伴学,不一样。

在我看来在产品形态上有相似之处,在定位和功能上全然不同。我们对于儿童桌面产品有明确的分类:陪伴和伴学。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侧重差别很大,对于3-9岁的孩子更需要是陪伴类产品,对于9岁往上、三四年级大一点的孩子年级学业加重时,才有可能需要伴学类产品。所以我们小光环是面向年龄段更小的儿童陪伴,而其他智能作业灯应该是针对大孩子的伴学场景。

陪伴和伴学为何不同?

在孩子很小3-9岁时,我们的育儿目标是希望孩子的脑子里充满“为什么”,而不是过早的充满各种“标准答案”,换言之我们希望养成孩子善于思考的习惯、保持对世界的好奇,而不是过早的轻易的获得一堆标准答案。“观其行、思其法、导其向”是陪伴的意义,只有父母在亲身陪伴的过程中,才会根据孩子日常的各种行为方式,认真思考引导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有时你需要严肃的下指令般给出明确答案,比如过马路时红灯停绿灯行、手指不允许塞进插座孔。但除去此类涉及安全的场景,更多时候我们的陪伴都应该是引导孩子思考,穿衣服时可以陪她数扣子增加数字数学敏感性、讲故事时会问她“为什么吃了云朵面包就能飞起来”以便保持她无穷的想象力、画画时跟她讨论“为什么月亮有时画成弯的而有时又是圆的”、吵着要玩积木前要求她一定要先认真把饭吃完以便培养她的延迟满足能力,等等。然而对于年龄偏大一些的孩子,上学写作业就成了更重要的任务。

所以小光环陪伴仪偏向年轻更小的孩子(从三岁用到八九岁),年轻父母如果忙于加班或出差,也能通过小光环,实现远程陪伴功能,以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自己的缺位。而伴学类产品是帮助完成课程和作业。

陪伴类产品在功能上有何差异?

我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长期在深圳和大连两地办公,对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缺失感同身受,所以在定义小光环的时候,反复思考过很多问题。

1.为什么要替代手机平板的视频通话?因为不能给孩子留手机平板,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么给他一个手机。我们会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短视频,即便把所有娱乐功能锁住,依然担心孩子会躺着窝着玩手机伤害眼睛和脊柱,所以需要更好的视频通话工具。

2.小光环首创的人像+桌面双摄像头组合,是比手机平板更合适的形态。陪伴绝不单是聊天说话。小光环的视频通话功能,通过人像摄像头可看到孩子,切换桌面摄像头可以查看孩子桌面。当孩子在桌面上绘画、做手工、玩玩具时(当然也包括写作业),父母都能远程视频查看,参与其中一起互动,才是更多维的陪伴。好比手机前置+后置摄像头是理想搭配,而儿童桌面智能终端最合理的形态就是人像+桌面摄像头。

并且我们的桌面摄像头特意选用1400万像素的高清配置,并不是简单的视频摄像头。我们知道视频中很多时候看不清画面细节,比如细小文字、绘本等,因为视频流通过压缩之后清晰度会很差,小光环视频通话过程中可以高清查看,1400万真实像素才能看清桌面每一个细节。

3.专注营造陪伴感。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很长时间几乎不让她看到手机,但每当我出差时,妈妈只能用手机带她跟我微信视频,几次之后女儿一看到手机就会喊“看爸爸看爸爸”,在她看来手机里住着爸爸。所以孩子在潜意识中会将物品做对应,为什么?我的理解是当功能极简而专注,就能营造强烈的陪伴感。所以在小光环在功能上相对克制,并且为视频通话设置了一枚专属按键,一触即发。我们希望当桌面上摆放小光环,孩子的感觉就像你时刻陪在她身旁,小光环里住着爸爸妈妈。而伴学类产品,设备里更像是住着作业和老师。

另外主动关怀也很重要,不能总是孩子想你了发起视频来找你,小光环为此设计了一个小功能:上线提醒,当孩子在小光环前面出现超过3分钟(即使孩子未打开小光环的台灯功能),便会给父母手机发送上线提醒,以便帮助你发起主动关注和问候。

4.弱化屏幕的存在感,不打扰才温柔。不要让大屏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总在想着屏幕里有什么,屏幕里除了爸爸妈妈什么都没有,不能打断孩子的专注。所以陪伴类产品更适合小屏幕,非必要不亮屏、非必要不打扰。在眼睛发育的关键期,屏幕发出的蓝光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但是伴学类的产品方向,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对于陪伴的诉求会相对弱化,更优质丰富的课程内容会更重要,相对较大尺寸的屏幕更适合孩子看清课程内容。

对于陪伴仪这个全新的产品形态,我们还思考了更多细节。

“好光源+好坐姿+适度用眼”三合一才能真正护眼。于是我们通过人像摄像头,利用AI视觉算法来实现了坐姿提醒功能,这也是我们业内首创。很多父母认为买一盏护眼灯就万事大吉,或者买一个支架限制孩子前倾就能养成坐姿习惯,其实细想可能还不够。小光环将这三个功能融合,即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充分保障孩子的用眼安全,并且通过实时坐姿提醒,孩子主动的调整才能养成主动型习惯。

小光环为什么不做点读?我们认为点读功能并不是学习,相反,过于快速的得到答案由于错失了寻找答案的过程,可能适得其反。点读更适合大人快速阅读时更有意义,而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认真理解认真寻找答案才能加深印象,快速获得答案并不真正有助于学习。

小光环为什么不读绘本讲故事?父母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时,会根据孩子的表现,一边讲一边提问引导思考,也能随时加入一些日常生活里的例子来帮助她理解,同一个故事可能每天都讲得不一样。而机器读的故事,每天都像标准答案,灰太狼永远是坏的结局、黄鼠狼永远被大脚兔一脚踢飞,而这些每天都一样的答案,不应该持续固化的写进孩子幼小的脑袋里。

小光环为什么不做AI对话?孩子的每个问题,父母可能都会认真思考如何给他答案,直接告诉她?换个方式引导他自己得出答案?或者干脆陪她一起找答案?每个父母都会有自己的思考,但AI趁你不在时给出的答案,答案是什么、是否对孩子有益,我想都应该要谨慎对待。

小光环还有专业的扫描功能,用于远程扫描和远程作业提交。即便孩子年龄相对大一些,假如你更习惯用手机或平板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不需要伴学类的智能终端,那么小光环的远程作业扫描和提交功能,已经完全满足你和孩子的日常所需。

梳理了一部分小光环的理念,是想说明为什么我们认为陪伴类产品和伴学类产品如此不同。但无论如何,所有新加入的友商们一起持续探索,能够让“儿童桌面智能终端”这种全新产品形态,快速被大家了解,让年轻父母有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它可能包含了台灯功能、可能也是双摄、能视频通话、安卓系统、也配备了一块屏幕,但用户需要通过产品不同的理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帮手。

最后提一下小光环陪伴仪的核心理念:我们希望小光环是“帮助”你更好的陪伴,而不是“替代”你的陪伴。当你在办公室吃着晚餐准备加班时,花上十五分钟陪孩子聊聊她一天的趣事,即便下班回家时孩子已入睡,你也并没有错过她的每一天;当你出差时,仍然可以每晚通过小光环的桌面摄像头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是你在讲而不是机器……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你的陪伴才不可或缺,而不是任何机器任何AI。

教育界也指出,学生在长期监控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容易养成“表演型人格”。实时监控会造成学生的严重心理负面影响,而随着“智能音箱”的普及,实际上这个设备已经是随时随刻在监听全家的语言对话,并上传到服务器进行 学习分析。

而如今借教育的名义,对孩子的脸部特征、语言特征、行为特征、思考方式、学习成绩等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算法帮你决定看什么新闻,刷什么视频,大数据帮孩子决定学什么知识,做怎样的思考,然后将来变成怎样的人。对于心智尚未完全发育的孩子来说,更应该谨慎使用高科技。

结语:近距离接触高科技产品,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魅力。但无论科技怎么发展,教育怎样发展,亲身陪伴都是更好的方式,家长如此,师生如此,同学如此。毕竟科技,以人为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