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员工将在工作时更加投入、生产效率翻倍同时更具创新性
在当前这样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人们很难想象未来的工作方式。但是,对于希望走出全球疫情阴霾、变得更强更好的企业,现在就需要开始思考并规划未来工作模式。
工作一直在改变。当一些企业在纷扰不断、混乱无常的世界里疲于应对时,还有一些企业正在把握机会采用全新、灵活的工作模式,并培养一支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快速实现创新的员工队伍。
这些企业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是牛津分析公司(Oxford Analytica)和Coleman Parks在思杰(Citrix)的支持下开展了一项最新研究,并围绕2035年的劳动力、工作模式和工作环境以及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得出如下几点启示。
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类——但机器人会让我们变得更智慧、更高效。在5个国家的500名高管和1000名员工中,超过四分之三(77%)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15年内,人工智能将显著加快决策进程,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新的工作岗位将诞生——为了支持以科技驱动的办公空间以及人类与机器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未来将出现一些新的工作岗位,其中包括:
- 机器人/人工智能教练
- 虚拟现实经理
- 高级数据科学家
- 隐私和信任经理
- 设计思考者
工作将变得更加灵活——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将能够随时随地、无缝地获得协作和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和信息,由此推动未来的灵活工作方式。
·67%的受访专业人士(商业领导者和员工)认为,“平台”模式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主宰,这种平台模式将借助数字化技术促进团体或个人之间的交流,由此创造价值。
·60%的受访员工认为,到2035年“长期正式员工”的说法将极为罕见。
·80%的受访领导者认为,技术平台将为企业提供快速获取高度专业化、随需应变人才的途径,而这些人才将是未来企业发展和适应业务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所必需的。
·39%的受访领导者认为,到2035年,大部分高价值的专业工作者将是按需工作者和自由职业者。
领导层将焕然一新——超过半数(57%)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将负责制定大部分商业决策,并可能使企业不再需要高管团队。
·75%的受访者认为,大多数企业都会设立核心AI部门,负责监督所有业务领域。
·69%的受访者认为,首席执行官将与首席人工智能官(CAI)以人机合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生产力将得到大幅提升——科技与人类的联系愈加紧密,并将推动生产力产生跨越式进步,而员工也将在解决方案的支持下,发挥出自己的最佳表现。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数字助理“AI-ngels”将使用个人和办公空间数据,帮助员工确定任务和时间安排的优先顺序,并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
例如,这些员工AI助理将根据与会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他们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绪等因素,在员工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内安排会议。在会议期间,它们将监测员工的注意力水平和态度,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以便会议取得最佳效果。
超过一半(51%)的受访专业人员认为,到2035年,科技将使员工的工作效率至少翻一番。
员工敬业度将得到提升——随着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取代一些耗时、单调的任务,工作将变得更具战略性,员工也将在工作时更加投入。
·83%的受访专业人员认为,到2035年,科技将使低价值任务实现自动化操作,从而使员工解放出来,更加专注于他们所期望的、富有意义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报酬。
·79% 的受访者表示,这将是提高员工技能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个人和职业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创新与增长步伐持续加快——企业对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投入将超过人力资源。这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水平,并创造各种新的收入来源,持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增长——尤其是小型企业。
·90% 的受访商业领导者认为,2035年,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将是其所在企业实现增长的最大驱动力量。
·72% 的受访专业人士认为,到2030年,人工智能为其所在企业创造的收入将超过人类。
· 63% 的受访专业人士认为,科技将助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为小型企业带来巨大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使得企业正在重新思考工作模式,而未来15年内,企业将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的挑战。但在这种混乱局势中却蕴藏着机遇。具有敏锐洞察力的企业将化危机为转机,为“下一个常态”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恢复疫情前的状态,而是确立新的人才战略和工作模式,从而推动业务不断向前发展。(作者:思杰Citrix业务战略执行副总裁Tim Minahan)
关于思杰
思杰Citrix致力于帮助企业提供一致的办公体验——无论是在办公室、家中还是现场。我们的数字工作空间能够为每位员工提供他们需要的帮助,让他们发挥出最好的工作水平。同时,我们的平台将用户体验、IT灵活性和安全性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创新、弹性和业务连续性——同时消除地理、设备、网络甚至云的限制,为员工提供更好的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