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近年来,关于养老的话题不断升温,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加剧。一个国家的养老事业与社会文明程度以及其科技发展水平紧密挂钩,那么,区块链等技术能否助力传统养老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01智慧养老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
2017年,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先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在政策层面宣告中国养老产业已进入“智能+”时代。
2020年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提出用“智慧养老”来应对养老挑战。
……
智慧养老政策频出,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的养老服务更受青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强调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为大力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区块链等新基建如何助力智慧养老落到实处?
02 “区块链+养老”体系
将养老机构、医院、社区养老、金融保险等相关机构组织作为节点接入区块链网络,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可追溯、高透明等特性,能够打造出一个多方共赢的“区块链+养老”服务体系——
1、养老机构
各种健康监测数据及时上链;
基于5G等其他新基建建设远程诊疗室;
意外出险及时报案理赔;
运营收费项目数据上链。
2、医疗机构
医院和养老机构通过区块链网络共享老年人病历、医嘱、体检报告、监测数据;
老人医疗费用及时结算,保险及时上报。
3、监管亲属
养老机构服务及收费透明化监管;
家属可以随时查看老人健康监测及医疗档案,了解老人生活健康状态;
责任事故可基于区块链数据追溯,理清责任。
4、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根据养老机构业务营收及服务透明化等级给予发展资金支持;
保险机构可以根据透明化信息,给机构和老人提供不同的保险及快速理赔服务。
在养老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后,财政部发布了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年度预算,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调剂基金预计达到7398.23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1095.23亿元,增幅达到17.4%。
为了更好地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益链科技基于“区块链+”构建了一个养老商业生态:补贴发放主体即为市区民政局、各街道社区机构等政府机构,符合补贴标准的老年人可以领取补贴,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开户、认证、支付结算以及基于真实运营数据的企业扶持等金融服务。另外,作为老年服务提供商,商业性质的老年服务机构/企业为老人提供照护、锻炼、旅游、文娱和吃穿用度购物等服务。
03 “区块链+养老”监管审计
在该养老商业生态中,能够实现“区块链+养老”监管审计功能,具体体现为利用区块链上的存证数据进行审核审计——
1、“区块链+养老”开卡、激活、挂失、补卡、冻结、销户等业务相关数据全部同步写入区块链;
2、政府机构通过“区块链+养老”发放的所有补贴金额及入账信息,同步写入区块链;
3、商家提现操作同步写入区块链;
4、年金、各种补贴券消费/过境记录全部同步写入区块链。
任何生态中的参与者都无法单方面修改数据内容,益链科技从技术层面杜绝了养老补贴金数据造假、不正常交易等舞弊行为,从而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04 “区块链+养老”应用场景
在益链科技构建的理想“区块链+养老”应用场景中,持卡的老年人可以在银行现金账户中领取各种补贴;在其虚拟账户上通过认证商家进行线上、线下消费支付;在公益账户中拍卡“过境留痕”/“扫码留痕”,为政府表彰激励提供数据支撑;在敬老优待证账户里享受老年人免费场所优待,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交通、文娱设施、景点、体检医疗机构等;还可以通过医保镜像账户绑定医保功能。
银行及政府可以发放各种现金补贴以及与人民币等值,但不能提现的非现金补贴,同时支持民政部门对老人进行在线验证核身。
符合民政部门相关标准要求的商家都可以申请成为认证商家,为“区块链+养老”持卡的老年人提供商业、公益服务。这部分商家可以入驻“区块链+养老”在线商城,由“区块链+养老”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支付结算服务和区块链电子发票开票服务。
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娱等生活需求,智慧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区块链、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 应用和融合,有效促进了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升级迭代,益链科技也将不断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养老行业的更多可能性,丰富“区块链+养老”场景,让老有所依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