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退出,全时云会议坚持工匠精神成中国自主品牌担当

8月3日,Zoom发表声明,自8月23日起不再向账单地址为中国大陆地区的客户直接销售新的Zoom服务或升级服务。一石激起千层浪,声明一经发布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疫情催化,合规需求,自主研发服务能力呼声渐高

疫情之初,全民进入SOHO办公新时代,各类远程视频会议应用业务量暴增。一时间,云办公,云课堂,云看病,云蹦迪各种“云概念”轮番屠榜热搜。整个视频会议行业被提速了五年,2020年甚至被称为云会议元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峰流量,云会议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并不能短时间随之提升,平台的技术积累,创新能力和反应速度才是成败之关键。

另外,在2017年,《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之际,信息安全与软件国产化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2019年9月,Zoom国际版客户端无法登陆,又引发了新一轮关于信息安全和本土视频会议产品能否扛起大旗的讨论。

无论是应对流量冲击还是出于安全合规需要,视频会议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都是其屹立不倒的底层支撑。

Zoom“断腕”, 国内自主研发产品接盘

Zoom此次撤离,代之以OEM模式,对其现有用户的服务也暂停了升级,对安全性和产品服务有特殊要求的Zoom企业用户势必将目光投向真正拥有自主核心产品服务本土厂商。国内云会议企业迎来了一次重新定义市场格局的机遇。然而赢得口碑和用户的关键仍是技术上的自立自主和产品服务上的不断创新。

事实上,中国云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的自主研发传统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中国第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视频会议——全时云会议2.0就已问世。这宣告了全时成为继思科、微软、Citrix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关键会议技术与自主开发平台的网络会议公司。

2015年思科在中国运营政策发生了改变,旗下Webex 苏州研发中心关闭,其技术团队半数去了Zoom,半数被全时收入麾下,从这个角度来说全时云会议与Zoom还是技术同源。

技术和产品服务的创新需要工匠精神

1、全时云会议自主技术保障平台高稳定性

全时花了两年的时间构建分布式系统,通过分布式部署技术,全时在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建立海外节点,相对于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存储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全时云会议应对上百万的并发、提高系统可靠性,还可以允许客户就近接入,并支持大中型企业的内网分布式节点部署,保障企业跨区跨国会议顺利进行。

2.追求极致,提升用户体验

在视频会议行业有这样一个业内公认的“二八原则”:让系统可用仅仅需要投入20%,然而,要让系统好用,还需要投入另外的80%,这个“二八原则”,其实是工匠精神的另一种解读。

全时云会议为了让平台好用,做了大量的、繁琐的工作:

首先,针对国内网络环境网络的拥堵、延迟,丢包率现象,全时云会议采用FEC(前向纠错) 技术和PLC(丢包消隐)技术,保障了用户在70%丢包率的弱网环境中仍正常通话。视频抗70%丢包率的版本也已经在内测阶段。

其次,对市面上的各种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进行适配。从宝利通,华为,中兴等终端到IE、Chrome、Firefox 等浏览器,再到 Windows XP、Win 10、macOS ,Android,iOS等等。经过了数年的积累,他们做到了全平台的覆盖。

再次,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全时云会议支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不仅提供了常用办公软件的标准插件,而且开放API,很容易被整合。除此之外,能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进行个性化配置,让视频会议充分融入用户业务场景。

从这些点来看,全时云会议的技术和使用效果已经可以与国外媲美,在服务和性价比方面,甚至超过了国外。中国本土视频会议行业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