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采取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隔离。隔离正是机器人在无人作业方面的重要特点。比如配送机器人这次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 Mayo Clinic 中国医疗峰会”的分论坛《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上,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如是说。
“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 & Mayo Clinic 中国医疗峰会”由高瓴、Mayo Clinic、惠每医疗集团联合举办,于2020年8月6日~8月10日召开。《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于2020年8月7日召开,参与演讲和讨论的嘉宾包括Mayo Clinic 中国委员会总监、泌尿外科副教授、主任医师Raymond W. Pak,Mayo Clinic 转化信息部总监 Mark K. Foley,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吕滨,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副会长李宝山是本次分论坛的现场主持人。
此次论坛的讨论主题是“站在未来看现在,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在讨论中,主持人李宝山提出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创新性的机器人,比如说物流配送机器人,采集机器人等等,大幅度的减少了人跟人的接触。那么疫情结束后还会大规模的使用吗?医用机器人发展的难题和问题在哪里?未来哪些场景中会用到这些创新性的机器人?
孙立宁表示,“以AGV移动为代表的机器人发展非常迅速,2020年全国医用移动机器人预计新增超过5000台。”根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0上半年,国内共有15笔关于移动机器人的融资事项,其中不少有抗疫移动机器人的企业获得了过亿元的融资。此外,AGV/AMR行业工业转商用的步伐很大。目前已有超过20家AGV/AMR企业涉足医用移动机器人领域。
据介绍,抗新冠促进医用机器人与生命科学设备发展,大体上分为三大类:测温类移动机器人、医药配送类移动机器人和清洁消毒类移动机器人,常见的包括户外公共场所消毒机器人、内消杀机器人、移动测温巡检机器人、配送机器人、导诊机器人、咽拭子自主采集机器人等等。
孙立宁提出,机器人也不是一劳永逸。比如咽拭子自主采集机器人,就要解决三大问题,如何准确识别定位咽拭子采集部位,如何实现安全有效的接触力控制以以及如何做好机器人消毒防护以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创新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的未来会如何?在未来可能外科很多手术都由手术机器人来完成手术,那么外科手术机器人大量的做手术的同时,外科医生的角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们之间将会形成什么样的新的协作关系?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超过100万台机器人辅助手术,全球安装了超过6000个机器人系统。产业规模上,2014年为33亿美元,2020年有望达到64亿美元。
Raymond Pak笑称,“作为一个外科手术医生,我觉得我的职业还是有保障的。”他表示,机器人未来肯定会在手术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机器人要成为主导的日子还很长。首要的问题就是安全。机器人做手术要达到一个非常安全的程度,要有足够的数据量的积累,可以用AI可以用大数据。(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需要数据的支持以及图像的知识,还有新的的机器人平台。但至少未来的十年都不会实现完全大规模的运用。“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不断的去优化手术的流程,让它更加的安全。我相信在未来机器人肯定会有很大的效果,我们仍然要对机器人技术保持乐观。”
在此次论坛上,吕滨介绍了CT-FFR-CHINA临床试验。CT-FFR,在冠状静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中扮演了很重要的守门人的角色,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情况怎样?未来发展前景怎么样?CT-FFR-CHINA临床试验,这是国内首个前瞻性、多中心的大规模CT-FFR临床试验,以有创FFR为金标准,对比了CTA和CT-FFR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据介绍,中国每年做CT的患者大概500多万,再加上冠脉造影的500多万,总共大约有1000万人。潜在的患者需要做冠脉狭窄的评估和缺血的评估。目前临床应用是用导管的办法,这个疗法有创,价格较高——要1万多块钱,且不能报销,操作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而CT-FFR的目标,就是锁定真正缺血的病变,有的放矢的干预,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此外 ,与会嘉宾就“医疗AI目前的难点是什么?和医疗AI 的未来”等问题展开了讨论。Mark K.Foley表示,主要是数据采集、数据清理、数据迁移等,以及相对高昂的成本。他提出,医疗AI在改善患者照护以及工作满意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医疗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会变得无处不在。但AI是一种工具,不是解决方案,需将其整合到更宏大的解决方案中。同时,也要注意隐私保护。Raymond Pak建议,要用开放的心态,跟医疗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如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等。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智能生活的时代,智慧医疗向着精准化、个性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AI技术、机器人技术、三D打印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及交叉融合,产生巨大变化。包括微创手术机器人、包括远程医疗、穿戴式设备、康复设备、AI诊疗设备等等,使得我们医药健康领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更美好的前景,”孙立宁说,未来一方面要跟医生医院方面融合;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来看,产业园区使得技术想法,通过产业的孵化,通过资本的结合,用医疗创新模式来服务人类。“我相信未来我们的医疗健康模式越来越向智能化发展,让每个人都享受到高科技的福利。”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