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汽车产业继续在复苏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年初的新冠疫情影响,不可否认对汽车行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无法阻止汽车“新四化”升级的趋势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可能会更加激发自动驾驶、自动配送产品的需求。
以威盛而言,威盛在近期宣布获得ISO 26262最高等级ASIL-D认证,ISO 26262标准定义了4个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其中ASIL-D为最高严格等级的完整性要求。威盛获此认证,一方面确保了其可以发展达到汽车完整性最高等级(ASIL-D)的自驾设备;另一方面也突显出威盛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开发符合最严格安全标准的世界级解决方案。
威盛之所以能够获得ASIL-D认证,这与其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方面获得的科研成果是分不开的。纵观威盛近年来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威盛在自动驾驶领域布局了两大发展战略。
战略一:商用级自动驾驶开发平台
威盛依靠在科技行业的三十年技术积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发展迅速,近年来成功转型人工智能嵌入式平台,并自主研发威盛Mobile360智能驾驶开发平台,该平台集应用软件、算法、车规级硬件、运算核心为一体。能根据用户需求灵活客制化。
目前基于该平台已有较为成熟的威盛辅助驾驶技术和商用级解决方案。技术方面有Mobile360 ADAS高级辅助驾驶技术、DMS驾驶员监控技术、SVS环视监控技术,以及最新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商用级解决方案涵盖了客乘车、运输车、出租车、矿车、叉车等车队类型。
在技术方面,以威盛Mobile360 ADAS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为例,ADAS功能能够提供快速精准地车道偏离警告、前方碰撞警告、盲区探测、行人探测及特殊车辆、摩托车及自行车分类、限速探测及后方碰撞躲避等功能。威盛的ADAS技术之所以能够快速精准地警告,除了与威盛先进的运动侦测技术分不开之外,也得益于威盛的传感器融合技术。
在威盛Mobile360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威盛开始使用雷达来优化ADAS解决方案,利用无线电波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以此来评估其他车辆或行人的距离和移动速度,获得前撞警告的完美数据。安装在车辆前部的FOV-40°摄像头使用物体检测算法来帮助雷达仅聚焦于车辆或行人等。摄像头检测到目标物体,然后让雷达精确计算距离和速度。使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可以看作是向自动驾驶迈出的关键一步。
基于逐渐成熟的威盛自动驾驶技术,威盛推出一系列商用级解决方案,并与各类车企客户建立 合作关系。目前与威盛建立 合作的车企类型有巴士车、出租车、叉车、运输车等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随着市场对自动驾驶行业应用的打磨升级,市场也在经过一定的教育后,不断地优胜劣汰,有别于初创公司,威盛作为一家具有雄厚基础的科技公司,拥有长期愿景不断推动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
战略二:科研级自动驾驶平台
据最新相关研究报告指出,预期2020年年底,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420万人左右。作为深具体量和发展潜力的自动驾驶领域而言,当前该领域的竞争已主要体现为人才之争。
如何在人才上获得优势?
威盛基于在商业领域积累的成功合作经验,以及不断成熟的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响应国家的“新基建”发展战略,以及结合新基建人才需求的不断攀升,推出科研级自动驾驶平台——威盛任我行智驾科研平台。
威盛任我行智驾科研平台拥有独特的模块化结构,为高校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开发+展示”平台,帮助高校打造AI智驾实验室,培养自动驾驶领域的科研开发人才。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学会设计和建立先进的车载安全产品和L1-L4的自动驾驶系统。
该平台提供一系列功能已经验证的威盛任我行智驾展示套件,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实验和原型设备的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动驾驶的核心AI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开发。其中包括:
威盛任我行智能座舱展示套件
威盛任我行环视监控展示套件(SVS)
威盛任我行辅助驾驶展示套件(ADAS)
(威盛任我行--辅助驾驶展示套件)
以上展示套件基于高性能的威盛Mobile360 M800系列车载系统,能够适用最严苛的驾驶员辅助、态势感知和驾驶操作安全应用,其扩展性能更能为无限数量的车联网应用和部署场景进行快速定制。
自动驾驶就像一粒美好的种子,深深地根植于人类的心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驾驶正在一步一步的变成现实,虽然在前行的道路上仍需克服很多困难。
在“新基建”的风口下,自动驾驶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迫切,威盛发布科研级自动驾驶平台,正是助力下一代自动驾驶人才的培养,也是威盛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推动自动驾驶商用和科研项目的落地,是威盛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两大发展战略,也是支柱性产业转型的方向。
关于威盛电子
威盛电子始创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6000余件专利技术,致力于交通、工业、智慧城市和数据中心应用的创新智能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台湾台北,通过威盛全球化网络布局,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的高科技核心区域设立了分支机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领先高科技、工业和运输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